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華人掀返巢與父母同住減負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1 11:58:01  


戴金生(左)及羅思昕(右)歡迎二女兒戴逸嵐(中)回到華盛頓工作,選擇與父母團聚。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成年子女返巢與父母同住,近年來成為美國家庭新現象,在完成學業後找份工作獨立生活,不是現代年輕人的必然生活方式。為獲得長輩的支持,不少大學畢業生至30多歲的年輕人因財務壓力,不得不選擇與父母同住。這在華人家庭中更為常見。 

  中國僑網報道,受傳統文化影響,華人家庭對於成年子女返巢同住的現象,接受度較高,子女成年後兩代共居、甚至三代同堂的相處模式,都不足為奇。維州陳女士表示,周遭友人中,子女工作後又搬回家住的現象很普遍。“為了經濟理由搬回巢,華人移民大多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在家庭傳統上結了婚和父母住也不稀奇,更別說職場新鮮人和父母同住”。

  馬州羅家的兩個子女在畢業後陸續搬回家,都在附近就業,一直很喜歡子女在家的感覺。她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須以成人的方式對待,給予尊重,很多事需要事先溝通,並相互約定,和他們年幼時的情況完全不同。

  由於羅家夫妻倆平日都忙於工作,子女也有各自的工作及活動安排,羅媽媽強調,“子女回家住,倆老很歡迎,但雙方不該有任何約束,更不影響彼此的生活規律。”親子間應有充分自由的空間,但必須對各自的領域負責。她認為,成年子女與父母同居生活,子女省開銷,父母也享受全家歡聚。

  新澤西州的阿金卻有不愉快的經驗,她說,不管是對單身或已成家的子女,大多數華人家長總是樂意提供協助;然而,當無怨無悔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就該學會畫清界線,先保障自我生活質量。在過去幾年間,阿金的兒子與媳婦曾分別因為結婚、房租調漲、就近工作以及幼子的就學等考慮,數度搬進搬出。一心幫忙子女穩固基礎的阿金,面對孩子再三請求,後期只好明列與兒、媳共同分擔家庭開銷與家事的共居原則,期盼下一代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最終仍因齟齬不斷,無法遵守約定,阿金不得不忍痛終結三代同堂的生活。

  開雙臂歡迎成年子女返巢共居的父母,既期待與下一代共享天倫,亦也希望能助子女達成理想的生活目標。但是,當原本平靜的生活面對衝突和挑戰,令許多好意充當子女避風港的父母們難免受傷。

  有25年親子關係處理經驗的心理健康顧問平卡斯(Debbie Pincus),曾經在Empowering Parents網絡雜誌撰文,她分析,在子女年幼時,父母可以把自己當作經理人、管理者,掌握孩子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子女成年,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則應改變為“顧問”,學會逐漸放手。她提醒為人父母者,“從旁協助”與“過度負責”(over-function)有極大區別,幫成年子女去處理能力所及的事,也接受有負面事件發生。無論成年子女系因財務壓力而搬回家住父母應協助他們設法獨立生活,避免過度縱容。

  許多父母雖樂於協助子女減輕財政負擔,並不表示必須無限度提供子女所需要的一切。不妨將兩代同堂的時限定為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或是子女找到工作為止。平卡斯指出,父母最重要的是幫助子女設定財務及生活獨立目標,並努力達成。至於是否該向子女收取房租,或要求子女負擔生活費用,分擔做家務,親子應該研商可行的做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畫定界限,列出對財務及生活的各項限制,才能確保相安無事,助子女度過人生關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