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外華人子女教育如何走出“圍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5 10:00:54  


漫畫:教育焦慮 CFP供圖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日前,美國紐約大學舉辦了第七屆幼兒園至12年級教育博覽會,美國華人家長踴躍參加。華人家長的熱情也讓華人子女教育的問題再次受到關注。

  子女教育陷“圍城”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家長心中對美國教育體制既普遍認同,也有所擔憂。華人家長琳達表示,她最擔心美國彈性自由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基礎教育不夠扎實。琳達的擔憂並不是個案,很多華人家長都有著相似焦慮。

  在美國的張太太就是這樣一位家長。她說,她所在社區的美國孩子放學後很多都去戶外結伴玩耍、跑跑跳跳,但是自己對孩子卻不敢放鬆,要求他們在家學中文、練鋼琴、補算數。 

  面對西方的教育模式,很多華人家長都像張太太一樣,希望通過中式家庭教育的“施壓”來平衡。然而,貌似非常圓滿的解決之道,卻又產生了更多問題。

  西方國家的父母看重讓孩子享受童年,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一門心思學習,與華人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迥然不同。相比之下,不少華人的子女認為自己的家長不民主,甚至心生怨恨。華人家長的良苦用心,雖然提高了孩子的成績,卻流失了孩子的親情。

  意大利歐聯通訊社曾刊文指出,在西方社會,很多華人子女已經無法接納中國式的家庭教育,這是華人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寬鬆的西式教育放不了心,而嚴厲的中式家庭教育又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華人家長面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就像走進了“圍城”一般。

  文化差異是症結

  很多華人選擇去海外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子女的教育。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No.1》的統計顯示,近年來超過80%的申請人將子女教育作為最直接的移民原因。其實,“圍城”處境的產生,正與華人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高度參與密切相關。

  有教育專家指出,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差異在於家長的參與程度,中國家長比較積極,他們表現好於西方家長的驅動力在於,希望孩子通過努力學習,日後能夠獲得較好的職業發展。“望子成龍”的心態無可厚非,卻在無形之中放大了對異國教育方式的懷疑,促使華人家長轉向中國的教育傳統來尋求安全感。

  這也反映出文化差異是華人子女教育問題的根本症結。

  華人家長和子女在文化印記上有很大不同。很多華人父母從小在中國接受傳統教育,又在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長大。在他們看來,對孩子嚴格要求,讓他們保持優異成績,同時多才多藝,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華人子女在異國文化中成長,對異國的價值觀念具有天然的認同。帶有中國色彩的華人家長,面對已經去中國化的子女,難免會產生文化上的碰撞。在教育問題上,這種碰撞既難為了家長,也苦了孩子。

  貝爾維尤市的蒙女士就面臨著這樣的苦惱。在她看來,孩子不聽話,在中國可以打罵,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打是親罵是愛”。但到了美國,手一揚起來孩子就要報警。這讓蒙女士很不自在。

  因勢利導最重要

  不可否認,華人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有效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近日,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英國華人孩子的成績進一步領先白人和其他族裔。教育專家建議政府應提倡更多學習華人父母,注重家庭教育。

  然而倫敦Hounslow中文學校學長鐘謝潤月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中式教育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於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強烈的競爭意識容易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劣勢則在於,嚴厲的教育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孩子,家長雄心勃勃反倒給孩子造成壓力而變得消極。

  可見,面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最關鍵的不在於選擇哪種教育方式,而在於尋找教育方式與孩子特性之間的契合點。因勢利導才是最終的“突圍”之道。

  12歲的詹姆斯.袁前不久從數百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贏得了伊頓公學高額獎學金,與威廉和哈里王子,以及首相卡梅倫成為校友。他的父親表示,孩子的成功在於自己的專注和努力,“我們鼓勵他,但不強迫他。”

  這樣的教育方式值得思考和借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