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外華人“政治海嘯”為何來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9 10:21:46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日前,馬來西亞“歷史性”大選落下帷幕。由於80%的華人轉向反對黨,使得執政黨國民陣線(國陣)僅過半數獲勝。國民陣線長期壓倒性勝利的時代一去不返。國陣領導人納吉布將此結果形容為“華人政治海嘯”。一時間,華人選民閃耀在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 

  為何“海嘯”來襲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華人選民深刻改變了馬來西亞的政治版圖。聯合早報網指出,納吉布已注意到華人掀起的“政治海嘯”。路透社同時稱,納吉布對華人的影響力感到十分震驚。為何華人群體突然“一鳴驚人”?

  據報道,華人占馬來西亞人口的24.6%,為第二大族群。而其中約80%轉向反對黨,因為他們承諾廢除獨裁、打擊貪腐、消弭華人面對的不平等待遇。

  可見,華人整體力量的增長,以及華人對自身政治權益的關切,是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海嘯”產生的主因。實際上,華人選民早已在世界各地的政治選舉中嶄露頭角。

  去年的美國大選中,華人成為兩黨爭奪的重要群體。數據顯示,美國華人超過400萬人,占美國人口的1.3%。據估計,到2020年,美國華人可達600萬。面對如此可觀的政治力量,觀察人士在選前曾預言,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在大選中會發揮“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

  華人選民不僅在全國性的大選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很多常規性地方選舉中更被視為“香餑餑”。

  5月14日,加拿大卑詩省將舉行四年一度的省議會選舉,華人力量的壯大成為這次選舉的一大亮點。有分析指出,華人選民的參與程度將會成為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華人選民的影響力逐漸顯現,“華人政治海嘯”是這個大潮中的又一浪濤。

  華人仍很沉默

  “華人政治海嘯”使華人選民揚眉吐氣了一把,但這並非華人選民參與政治的常態。風暴過後更應該冷靜反思:華人選民真的一直在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嗎?

  時事評論員吳彥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馬來西亞華人擔心太張揚會給族群帶來負面影響,被壓抑了50多年,但是“這次華人豁出去了”。

  50年的沉默才積聚成今天的一次爆發,這來得太晚,也太猛烈。馬來西亞的“華人政治海嘯”彰顯了華人選民的力量,更加反映了華人選民參政的普遍困境。那就是,華人選民的政治參與度並沒有隨著華人影響力的上升而同步增長,華人選民依然很沉默。

  分析指出,近年來華人選民參選熱情有所提高,但進展相對緩慢。有調查顯示,美國加州華人選民有31%支持民主黨,有7%支持共和黨,而不表態的比例高達61%。這表明,大多數華人仍然對政治保持冷漠。

  這種政治冷漠導致華人選民的政治參與程度大大低於主流社會民眾。據英媒報道,英格蘭和威爾士上周舉行了地方選舉,然而華人工黨主席梁辛尼卻說,調查發現10個華人中有8個不投票,而華人占英國人口的1%,80%的華人不投票令人感到非常吃驚。

  加拿大卑詩省議會選舉候選人黃運榮指出,如何調動華人選民的熱情出來投票,是各大政黨都在思考的命題。而他們的千呼萬喚似乎很難改變華人選民的冷眼相對。據統計,卑詩省的華人投票率只有20%左右。

  投出神聖一票

  目前,華人參政仍以候選人最為光鮮奪目,他們在政治領域捷報頻傳。例如去年的美國大選歷史性地誕生了3名華裔女眾議員,華裔議員趙美心評價稱,這是亞裔參政的里程碑。

  其實,這些榮譽和突破離不開每個華人選民的支持,默默無聞的華人選民已是發出華人心聲的隱形力量。對此,諸多參選的華人都深有體會。黃運榮就認為,如果華人不願投票,即使人口再多,也不會得到政府的尊重,華人候選人在其政黨內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力。

  每個選民的選票或許如石沉大海,不一定起到關鍵作用。即使能夠有些作用,也可能不會直接體現出來。但積極參與投票卻是表達聲音、謀取權益的第一步。梁辛尼表示,除非華人行使投票權,否則華人的聲音將不會有人聽見。

  歸根結底,華人群體在當地屬於少數甚至極少數,其政治參與的核心是如何用有限的票數爭取最大的權益。為此,華人選民不能再沉默,要把手中選票變成政治影響力。

  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海嘯”已然過去,但它帶給華人選民的思考卻遠未結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