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2013年至今,美國僅校園槍擊案就發生了185起,遇到恐怖分子,請告訴孩子如何跑、藏、防……”很多旅美華人近日在相互傳遞這樣的信息。槍擊事件增多令人不得不防。從6月12日奧蘭多槍擊案到7月17日路易斯安那州襲警事件,讓美國人再次為禁槍、控槍還是持槍、購槍糾結。在美華人也不例外。《環球時報》駐美特約記者近日調查、走訪伊利諾伊州、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華人,聽他們講述華人在看待槍支問題上的細微變化。
芝加哥華人:槍友活動逐漸社區化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章山歌】“嚴格遵守本州持槍法律,討論非法槍支和行為立踢不赦、請求別人代購槍支彈藥立踢不赦。和槍支無關的政治話題請勿討論。新手學習,記住不準備射擊時手不要碰扳機……”這是《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芝加哥華人槍友微信群中看到的群提示。
在芝加哥槍友微信群中有250多位群友,交流各種信息,並組織有關槍支的講座。一些人不僅擁槍,還取得射擊教練資格證、聯邦火器執照(FFL)等。據了解,以前華人槍友之間的活動主要在個人或小範圍內進行,最近幾年開始呈現社區化,比如有關槍支的座談會多起來。這個變化的背景是,新一代移民越來越意識到“擁槍權”的必要性。老移民過去集中在唐人街生活,對美國社會融入不深,遇事習慣息事寧人,談到槍支和武器更是避而遠之。而新移民,特別是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達到中產水平、住在郊區的華人,對美國的一些價值觀念更加熟識,對擁槍的態度也變得多樣化。此外,奧巴馬執政的8年里,美國治安普遍惡化,族群對立增加,惡性案件增多,華人對家庭防衛和自身防衛的需求增加。比如,一些家庭主婦過去對槍械這些冰冷的家夥有天然的畏懼感,但現在態度已有轉變,認為“在美國拿槍保護家庭天經地義”,並願意去了解安全使用槍支的知識。
奧蘭多槍擊案後,《環球時報》記者聽說身邊的華人開始買槍,申請隨身帶槍執照的也很多。在私下場合,大家並不避諱這個話題,覺得這是美國社會文化或現象的一部分。當然,平時誰也不會大肆宣揚。華人整體意識到要合法擁槍自衛可以追溯到2007年4月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該案凶手是韓籍青年趙承熙,一度“凶手是華人”的傳言讓華人震驚和不滿。很多華人的真實想法是:“必須自己保護自己,而不是被有槍的壞人或瘋子屠殺!這才是最重要的。”
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諾伊州位於美國中西部,州政府對於擁槍控制非常嚴格,如購買火器必須先申請持槍證(FOID),且只有美國公民和持有綠卡者才有資格取得FOID。而在有的州,只要有獵人執照就可以購槍,甚至隨身帶槍也不需要證件。有的州,國際學生只要接受過一定培訓,就可以取得獵人執照。伊利諾伊州傳統上是美國民主黨的根據地,政府對民眾擁槍非常反感,所以有各種地方法令法規限制槍支,靶場資源也比較少。但即使這樣,從市區出發,開車半個小時還是能找到靶場或者射擊俱樂部。
在伊利諾伊州,買槍途徑包括:專業槍店、運動器材商店、聯邦火器執照擁有者、同州持槍者互相之間的交易等。買槍者必須提供真實信息,賣槍者必須上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接受背景調查,在確認其沒有犯罪記錄、無恐怖背景和精神病記錄後才能獲准轉讓槍支。十幾年前,張先生來美國買的第一支槍是狙擊步槍savage 12FV,當時約500美元。現在同款槍的價格也沒有太大變化。每年的花銷主要是買子彈練射擊,每顆子彈從25美分到幾美元不等。如果買保險,不同的槍支每年還要花1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
國內有人認為“在美國,槍就像手機一樣普遍”,這樣的理解並不準確,要知道,即使在美國,槍就是槍,不是其他任何東西。槍是殺器,不是好玩兒和扮酷的東西。在美國合法帶槍是很嚴肅的事情,沒有足夠的成熟和責任感,並不適合擁槍。槍在美國是用來打獵、進行射擊運動或自衛的,擁有和使用槍需要擔負責任,只有在確保安全和理性的前提下才能擁有並使用槍支。有的人剛移民美國就想買槍也是不可能的。
華人之間也有“美國是否該禁槍”的爭論,但反對禁槍的人會倒背如流地說:“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規定人民擁槍的權利。所以,人民擁有槍支是美國的立國之本。美國不可能禁槍。”還有人舉例說,有的地方或學校竪個牌子寫著“不准帶槍進入”,但結果是犯罪分子、恐怖分子和瘋子視而不見,釀成多起槍殺事件。常見國內報道說,在美國的留學生認為美國應禁槍,但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美國華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留學生基本上生活在校園里,和真實的美國社會接觸少,尤其是最近的小留學生群體,基本上和美國社會隔絕。
“得州槍友匯”會長:華人買槍從未受非議
以華人參與為主的“得克薩斯州槍友匯”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今年6月3日正式成立,一個月內就接收會員近300人。得州槍友匯會長王輝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年大家一起練習射擊時就相互交流,形成了一定規模。除了會員,參與槍友匯微信群的朋友已近千人。”據她介紹,會員大部分是老移民,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最大的會員70多歲,最小的僅7歲。
談到自己喜歡槍的原因,王輝說,很多人在網上或是在微信群稱她為“輝哥”,其實她是個來自北京的女孩,只是從小就像很多男孩一樣喜歡槍,“既迷戀又好奇”。也許是造化安排,王輝嫁給了美國得州一位土生土長的白人,他的家族擁有120英畝(約0.5平方公里)的狩獵場。2013年她第一次看到夫婿家中的各式藏槍時幾乎驚呆了,因為以前從沒近距離接觸過這麼多真家夥。後來她了解到,得州是美國擁槍最自由的州,並開始像學打網球、高爾夫球一樣練起射擊。她買第一支手槍花了178美元,而好的至少要1000多美元。
按照王輝的說法,美國很大,不同地區有各自的槍支文化。從今年1月1日起,凡合法擁槍的得州人都可外露佩槍,就像警察佩槍一樣。她認為,得州槍支的管理法律、擁槍文化及當地剽悍的牛仔民風,都表明——在得州禁槍幾乎是不可能的。
千萬不要以為槍友匯的成員都是擁槍的支持者。王輝說,得州槍友匯與以華人為主的紐約槍友匯有著良好互動,以她的觀察,紐約槍友匯約有一半會員認為不應該擁槍,而得州槍友匯只有大約20%的會員持相同看法。同是美國華人,但在不同地區對槍支管制的看法有較大的差異,她認為這是地區情況不同造成的。得州的休斯敦中國城經常發生槍擊案,治安狀況不好,這讓很多華人認為,有槍至少可以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也可以自衛,“特別是一旦遇到入室搶劫,只要不是被槍指頭,持有槍支還是有很多機會和理由保護自己的”。曾有一位女性參加她組織的射擊活動,沒想到在去車里取東西的幾分鐘時間內就被人搶劫。
奧克蘭槍擊事件發生後,王輝在自己經營的裝飾材料商店舉辦了一次得州槍友匯的講座,主講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終身射擊教練陳小飛,所講內容是槍械的使用及安全問題。當日有數百位華人參加講座,這在休斯敦地區的公益講座活動中是不多見的,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華裔社區對槍支問題的關注。
據王輝講,在得州,華人買槍、擁槍從沒受到過非議。無論是華人還是其他族裔,很多家庭都有霰彈槍,因為這種槍保家護院最適用,即使一次也沒有使用過槍的人只要對准匪徒闖入的方向基本都可命中目標。“女性的射擊成績並不輸於男性會員,在某些科目上甚至強於男性會員。”王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她看來,不愛槍或是操作槍有難度不一定是女性會員不如男性會員多的原因。王輝說:“或許女性家務負擔相對還是多一些,參加射擊等活動需要一定訓練時間,因此,參與的女性就少一些。”
加州手槍教練:並不是有槍就安全了
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被認為是槍支管制相對嚴格的州,比如:槍支只允許放在家里;如一定要攜帶槍支,必須與子彈、彈夾分開。加州華人認為,兩黨政治的惡鬥,讓出台一個被兩黨都認同的槍支管理法案難上加難。
據南加州射擊愛好者安迪·呂介紹,當地參加射擊活動的華人至少有數千人。安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國內關於槍支話題的討論,特別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禁槍還是擁槍的爭論,難免有各自的政治目的,其中之一就是爭取選票。安迪說:“人類發明了槍支,槍支本身沒有錯,問題出在使用槍支的人。”出於個人喜好射擊運動,他2010年購買了第一支槍,到現在有包括AK -47在內的16支槍械。在南加州華人居住集中的聖蓋博穀地區,至少有5個正規的室外靶場有華人經常光顧。為安全用槍和提高各類射擊比賽成績,南加州華人還經常舉辦射擊培訓課程。靶場費用平均每次花三四十美元,入門級手槍一般要打500發子彈,入門級長槍一般要打800發子彈。
安迪的父親呂先生支持兒子擁有槍支,他表示:“射擊愛好者和專業射擊人員擁有槍支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不會亂來。問題常常是有些不該得到槍的人去持槍犯罪。”
南加州華人槍會的劉瑾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手槍教練,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到華人槍會經常活動的會員有600多人。對於美國擁槍還是禁槍的爭論,劉瑾非常關注。他本身也是媒體從業人員,目前正在籌拍一部反映“擁槍與禁槍”的紀錄片,希望通過鏡頭來表達他的思考和看法。劉瑾認為,就安全問題而言,民眾應該認識到,並不是有了槍就安全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安全防範意識。他計劃在片中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這一點。
在採訪中,華人企業家李一凡告訴《環球時報》 記者,奧克蘭槍擊事件後,他有了購買槍支的想法。和很多民眾一樣,對槍支管制問題李一凡有些糾結:如果不禁槍,會讓恐怖分子鑽空子;但全面禁槍,等於放棄自身防衛。據他講,華裔居住的高檔居民區經常發生入室搶劫,家里沒有槍心理上就缺少安全感。他希望聯邦槍支管理法案能明確寫上“槍只能放在家里,自衛用”,“這應該是管制槍支的一個好辦法”。
南加州華人還希望堵住槍支管制方面的漏洞,他們關注夏威夷州最近通過的相關法律:一是有性侵罪行的人不具備擁有槍支的資格;二是要求被確診為“顯著情緒或精神障礙”的槍支擁有者放棄槍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