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60萬中國學子負笈海外 文化傳播新生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10:29:09


芬蘭當地小學邀請於韋斯屈萊市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去他們那裡參加國際日活動。圖為該校五六年級學生在摹寫志願者謝寶玲交給他們的中國書法。
  中評社香港6月2日電/當下,一些海外學子嘗試借助經典外譯、國際翻譯大賽等形式,利用所在學校的社團、友好家庭、社會組織等平台,闡釋中文蘊涵的獨特韵味,傳播中華文化。

  學子外譯經典

  期待由中外文化工作者合作完成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中文——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也日益走向國際,世界掀起“漢語熱”。

  但是,許多海外學子都意識到:如果只是停留在學習語言的層面,還不能真正達到“熱”的效果。更深入的學習層面,是對中文意境的理解和傳播。“在翻譯學中,有一個語言的不可譯現象。”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現就讀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榮晗說,“中國文化中的意象、韵律和意境有其自洽(Self-consistent)體系,西方的文化、歷史和哲學也有自己的系統;兩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通約性——也就是不能簡單互譯。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單憑讓更多人學習中文還是不夠的,必須要讓更多的人通過經典著作了解中華文化意蘊。”

  巴黎索邦大學的黃一凡也認可這種觀點,她認為:“中國經典作品能講好中國故事。文化的交流必須要抓住核心。”目前,黃一凡正在翻譯詩人袁枚的作品《苔》。她坦言:“中國文學經典作品中的很多字在外語中無法找到對應義,這個時候就需要注釋。而這最好由中國的翻譯家和西方漢學家或者文化工作者合作完成。”

  但黃一凡的“野心”並不局限於此。她接下來的目標是翻譯《牡丹亭》和《西廂記》等傳統名篇,把文本翻譯和舞台表演融合起來。她表示:“從事外譯經典工作的人不少,已不算個別現象。在讀本科的時候,學校開設了《中華文化外譯》的課程。許淵衝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英譯本)和趙彥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經》都是我們的案頭書。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經典翻譯,讓世界領略中國之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