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志摩孫女攜全家從美國回浙江尋根
http://www.CRNTT.com   2018-06-23 10:28:09


徐行(前排左一)跟家人在徐志摩舊居前合影。
 
  當老一輩的移民後代還在尋找身份認同的平衡點時,他們的下一代對“故鄉”的概念可能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此次回鄉祭祖的還有徐行的一對孿生兒子毛顯孟和毛顯偉,以及他們各自的兒女。徐行的4個孫輩中有幾位還是頭一次來海寧,可以說,此行是徐行特意安排的回鄉之旅,為的就是讓孫輩們記住徐志摩,了解海寧。

  改變了鄉音 變不了對“根”的情

  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的後人久居國外,卻難得有人知道,他們流動眉目之間的表情,舉手投足之間的感覺,都與徐志摩頗為神似。

  徐行的兒子毛顯孟和毛顯偉高大英俊,溫文爾雅,雖然已年近五十,不會講中文,但他們在曾外祖父雕像前的留影,卻是眉宇神似。他們對曾外祖父徐志摩的故事懷有強烈的求知欲,每到一地,都用鏡頭記錄下點滴,仿佛每一個細節都是對徐志摩更深一步的探索。在他們的心中,這不僅是大國的一代文豪,更是小家的精神驕傲。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著作中最廣為人知的詩歌作品之一,現場,市博物館館長汪莉薇受邀朗讀了這首詩歌。“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在場除了徐行的丈夫毛昭宸和大兒媳會說一點中文外,其他人都不太懂中文,但是真情流露的詩韵卻使志摩後人聽得如痴如醉,哪怕,他們已改變了鄉音。

  當天,市博物館將一套《徐志摩翰墨輯珍》贈予徐行女士一家作為紀念。該套書中《府中日記》寫於徐志摩在杭州府中(後更名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期間,記述從1911年1月至10月九個月的學習及生活情景;《留美日記》寫於徐志摩在美國克拉克大學留學期間,詳細記述其1919年幾乎一整年在美的生活狀況。

  “今天的旅程,我們一家人在海寧找回了自己的‘根’,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離別之前,徐行一家人在徐志摩舊居留下了感言:“雖於美國生活六十餘載,卻永遠銘記祖父母樹立的奮進、堅強、愛人的精神,這是我們的家風。”

  作為徐志摩的故鄉,近年來,我市在紀念詩人徐志摩,傳播詩歌文化方面做了諸多努力。2013年開始,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詩歌學會、浙江省作協每年共同主辦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歌大賽,旨在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詩歌創作者,讓詩歌走近大眾,走進生活,今年已是第六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