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12月1日,中國僑聯“第八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白瑪赤林,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隋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周琪,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陳建峰,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廖濤,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劉冬梅等出席活動,並為“中國僑界貢獻獎”獲得者代表頒獎。來自全國省級、副省級僑聯負責人和經科工作負責人,“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者等約240人參加了活動。
會上,萬立駿表示,海內外僑界人才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海外學子學成歸國,奮鬥在科研一線,活躍在產業前沿,為推動中國科技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僑聯積極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創業中華”品牌建設,著力壯大僑界人才隊伍,著力為僑界人才提供服務,著力打造創新創業平台,為推動新僑創新創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萬立駿對未來推動新僑創新創業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僑界人才要緊盯國際前沿,心懷國之大者,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彰顯獨特優勢。二是僑界人才要著眼現實需求,服務國家建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擔當作為。三是各級僑聯組織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僑創新創業中作出新的貢獻。
據介紹,“中國僑界貢獻獎”由中國僑聯於2003年設立,每兩年評比一次,在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等單位的支持下,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今年的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共表彰獲獎者125名,其中,一等獎59名,二等獎66名。
本屆貢獻獎突出僑界人才在科研攻關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專業領域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醫學、教育、經濟、人工智能、電子通信、地球科學、海洋工程等30多個門類。獲獎者中具有博士及以上學位的占比84%,其中包括6名中科院院士及多名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這次表彰人選由各省級僑聯推薦,北京市僑聯等獲得“優秀組織工作獎”。
頒獎後,隨即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科技創新 賦能發展”主題論壇。“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獲得者、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趙宇亮和“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室總工程師劉開周分別作了《讓思想湧浪 讓科技綻放》和《堅持科技創新 建設海洋強國》的主題報告。
當天下午,“優秀僑創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首都大酒店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