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旅法華人創立組織到法國議會聊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0 09:50:35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在相對保守的法國社會,華人過去給人的印象頗為“沉默”。很多老華僑因法語講不好很難融入法國主流社會,而華僑第二代大多又講不好中文,缺少對當代中國的了解。讓記者感到驚喜的是,有一群法國華人開始打破“沉默的慣例”,他們事業有成,有中法雙文化背景,他們成立的加強中法交流的“四維中國協會”半年來引起法國主流社會的關注。每次和這些代表華人“新生力量”的“四維人”接觸,記者都在思考,他們的努力能否改變一些法國人對中國的片面認識,能否提高整個華人社團在法國的地位? 
 
  在法國,華人創立的組織打出“中國”字樣實屬鳳毛麟角。而“四維中國”的成立多少帶點“揭竿而起”的味道。今年3月,在巴黎舉辦的一次“中國崛起”國際研討會上,來自歐美的學者發言中夾雜著對中國的攻擊,旁聽會議的華人在隨後的辯論中紛紛回應這些偏見。記者會後驚奇地發現,這些華人竟然是清一色的工商界精英,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操流利的中文、法文和英文,都已躋身法國大公司的管理層,如在法國國家鐵路公司任局長的倪金城、法國安盛亞太部中國事務主管高彬、法國電力集團戰略和國際關係部高級顧問周蘇燕等。沒過多久,倪金城和這些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四維中國協會”,他們特意將成立大會選在法國參議院舉行,並邀請80多位法國政界和工商界名流出席。已加入法國籍的倪金城是四川農民的後代,如今卻操著流利法語,妙語連珠地講起中國的變化和對法中兩國事務的見解。有與會的法國人說,這個華人組織敢“登堂入室”,可以說打破了過去華人在法國社會的沉默。

  閑談中,記者了解到,驅使這些已融入法國主流社會的華人精英成立“四維中國”的動力是,他們感到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中國也引來諸多非議,而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又與一個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西方輿論對中國的誤解和曲解比比皆是,讓法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遠遠落後於中國人對法國的了解。許多法國人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20年前,比如不相信中國能造高鐵,“認為那是共產黨的宣傳”,還有人竟然說“華人只會開餐館”。法國媒體對旅法華人的認識往往也是片面和負面的,不乏“間諜案”、“黑工”等報道。身為銀行高級顧問的郭曉萍說,“四維中國”的成員相互認識時間不長,平時接觸也不多,但在一起聊天時大家對中法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著相同的看法,都很想為中法交流做一些實事。

  半年來,“四維中國”在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舉辦多場有關中國的研討會,一些“四維人”到法國電台、電視台與法國人辯論“中國要不要買歐債”等話題,法籍經濟學家張萬申還出版法文月刊《中國之信》。“四維中國”在保守的法國社會已受到關注。法國《世界報》對這些“四維人”進行了集體採訪,並以“渴望知名度”為題,評價他們是“新型華裔”,正在法國亞裔族群中發起一場靜悄悄的運動。文章意味深長地說,法國已有阿拉伯裔和非洲裔擔任部長,而對這些“新型亞裔”來說,別看他們現在的聲音還顯得微弱,但他們沒准有朝一日也將出人頭地。這似乎也道出了記者和不少法國華人的心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