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歸帶孩子回流 接觸中國傳統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1 00:07:08  


中國學生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美國中文網報道,早晨8點,上班族還在路上奔波時,謝勇已經坐在辦公室裡邊喝咖啡邊翻看自己的IPAD了。這位無需打卡的公司老總之所以來這麼早,並不是因為住得近或者有起早的習慣,而是為了遷就孩子上學而提早出發。

  美國中文網29日報道,當眾多國內的家長在給子女做著各種留學規劃時,像謝勇那樣已經入籍的海歸卻放棄讓孩子享受西方免費教育的機會,出於對接觸傳統文化和掌握中文的考慮而回歸。他們希望讓子女先不要丟掉中文。然而實際做起來,謝勇們會發現,回流教育並不像他們想象得那樣簡單,該不該回來?公辦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好?越來越多的移民家長面臨著這樣的兩難選擇。

  回流到公立校經歷“小升初”壓力

  謝勇一家就是回流教育的代表,他們兩口子已經移民加拿大8年。因為不想讓孩子成為“外黃內白”的“香蕉人”,於是他主動要求調換崗位,陪伴孩子接受國內教育。

  謝勇特意把兒子小謝安排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公立小學,上小學的第一天,幾乎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小謝一直在下面悄悄掉眼淚,即使老師過來安慰,他也並不領情,反而哭得更厲害。度過了最初幾個月的語言關後,新的問題又來了,在加拿大,小孩子上課不用規規矩矩地坐著,小謝也一樣,所以他還經常會在上課時站起來 走走,讓其他同學目瞪口呆。

  除了語言和上課規矩,教學方法才是對謝勇一家衝擊最大的地方,比如說留作業的方式,“作業通常是把字抄很 多遍,五遍、十遍等等,不停地寫。而我兒子並不喜歡枯燥地寫相同的字,他更喜歡接觸新的東西,包括一些兒童讀物,他學了中文後,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 狼》,我們覺得這樣就很好。”但是學校老師似乎並不這麼想,因為連孩子最擅長的英文,他們也要求孩子同樣完成和其他同學一樣的作業,而這樣的作業量在謝勇 看來,對於孩子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折磨。謝勇曾經嘗試和老師溝通減少作業量,但回答都是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