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國華人婚戀觀 老中青三代堅信愛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5 11:12:06  


 
  爸爸媽媽的愛情——動蕩中的相守

  等到爸爸媽媽結婚的時候,社會風氣已經比較開放,男女都是自由戀愛,爸爸媽媽都不再“憑感覺定終生”,而是談起了實實在在的戀愛。但是那個時候,國內的情況很特殊。所以爸爸媽媽的愛情走的也並非一帆風順。

  Nancy來英國近二十年,她說那個時候人很單純,沒來太多的物質想法,“大家談戀愛都談的很純粹”。Nancy說在學校的時候,男女同學在學校談戀愛的挺多的,但是我們那個時候在中國的情況很特殊,因為當時學生的工作是統一分配的,“你從哪裡來,基本上畢業後就回到哪裡工作”。因此,即使在學校好上了,畢業之後也很難在一起。算是典型的“相愛容易,相守難”。

  其實,就算是結婚了也不能說就能相守。“結婚幾年後就是改革開放,很多人都去沿海城市‘淘金’,那個時候前途不確定,所以一般都是一個人,另一個人留守。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誰都不敢說。”蔣阿姨感慨。“兩個人分居兩地,都有工作,一年難得見上一兩次面,你說不寂寞肯定是騙人的,但是又沒辦法放棄工作,一個人在外發生了什麼,另一方也不知道,只能全憑信任。”蔣阿姨說這番話的時候,她的丈夫在一旁不時地點頭。叔叔說:“多虧了她信任我,要不然我們肯定也走不到現在。”

  雖然分隔兩地,但是依然在同一個國度,思念和分離可以用交通工具來縮短,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國家,相守就難上加難。

  阿萍8年前從福建來到英國,去年難道了身份,她說即使拿到了身份也不想回去,“因為除了兩個女兒,沒什麼值得留念了。”阿萍告訴記者,當初她跟老公結婚的時候,一切都很美好,後來兩個女兒的降臨,讓這個家庭更加美滿,她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後來,一場車禍讓她的丈夫喪失了工作能力,為了維持家計,她只身來到英國,掙錢養家,從一個工廠做到另一個工廠,周末從來不敢休息,就這樣苦苦支撐著。

  “可是一個人終究還是太苦了,沒什麼朋友,也不太敢出去花錢。生活沒什麼盼頭,後來他就出現了。”阿萍說的“他”,是她以前工作的工廠的老板。“他人很好,但是快40歲的人了,一直沒有成家,我一直懷疑他不懷好意,可是相處之後,真的覺得他很好、很體貼。我覺得自己苦了太久了,也想找個依靠。”

  不過,作為一個已經成家的人,阿萍的內心是很掙扎的,一方面中國的家讓她無法“一身輕”與這個男人相愛,但另一方面自己又熬的太辛苦。“其實我知道,我跟他不可能在一起,我是有家的人,這樣對他不公平,他的家人也不同意,但是已經很久沒人對我這麼好了。這個誘惑太大了。”阿萍無奈地說。

  其實,阿萍的問題並不是個例,很多只身來到國外打拼的已婚人士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惑,為了家庭再苦再難都在所不惜;但是,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里,困難太多、誘惑也太多,中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也許能暫時抑制不安的心,但是,時間長了,人都需要一些動力、一些盼頭,這個時候相守更像是一種奢望。

  年輕一代的愛情——我要我們在一起

  相比起爸爸媽媽,年輕一輩似乎就幸運很多,因為父母一生都在為我們奮鬥,把最好的留給了我們,讓我們出國留學,開了眼界。但是,學業有成的我們對於感情似乎總是欠缺點什麼。

  中華英才網就“大齡未婚”問題對近2300名企事業職員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按“27歲以上的女性和30歲以上的男性如果沒有對象,一般會將他們歸為大齡青年”的界定,受訪者處於適婚年齡但又未婚的比例接近九成(88.7%)。在談到造成自己“到歲數卻沒結婚”的原因時,調查發現,58.4%的被調查者認為“生活圈子小,機會少”,而認同“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談朋友”的比例僅為16.9%。此外,還有20.6%的人認為“經濟壓力大”,自己目前還不具備結婚的經濟能力。只有4.1%的人抱定了“一人過”的態度。

  為什麼高學歷的海歸們,在事業上得意,在感情上卻總是不順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首先,潛心苦學,忘我工作。父母花了大把的錢將我們送出來,一定要對得起他們的苦心。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出人頭地,大部分留學生把時間投入在事業或學業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談戀愛。等到時機到了,去發現自己已成了“嫁杏無期”的剩女或“形單影只”的剩男。

  第二,交際圈子狹窄。中國學生來英國讀書的越來越多,但是常常都只在中國人或者是朋友小圈子里交際,如果在這個小圈子里找不到合適對象,畢業後機會就更渺茫。再加上價值觀和文化等因素,華人中大多數還是希望尋找華人為伴侶,就連很多“BBC”(在英國出生長大的華人)也是願意找華人。

  不過這一點,李婷就不太贊同了,兩年前,李婷來到英國讀書,在新生歡迎會上認識了現在的英國男朋友,“當時也很巧 ,兩個人一眼就看對了,而且他居然還去過我的家鄉,頓時覺得很親切。”李婷這樣介紹跟男朋友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有意思的是,現在李婷在英國工作,而男朋友卻在英國工作,對於這種遠距離戀愛,李婷信心滿滿。“他可黏人了,每天還要我打電話叫他起床,我出去玩他還會嫉妒!”李婷的話語間透著滿滿的甜蜜。在她看來,文化不同其實並不大的阻礙,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想要在一起很多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第三、高不成低不就。海歸基本都是高知識群體,擁有碩士和博士學歷的人更不在少數。很多人因眼界過高反而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單身人士。

  其四、“理科男不解風情”,“文科女天馬行空”由於長期與冷冰冰的數據和電腦為伍,使得一部分人缺失結交異性的技巧和勇氣。IT精英和“理工男”首當其衝的“中槍”。李岩是個典型的IT精英,他現在有個心儀的女孩,但是不知道怎麼引起她的興趣,跟她說自己專業的東西,讓人家覺得“很無趣”,但是她的興趣我又抓不准,他說他有個同學更逗,跟女孩見面的時候,跟女孩大談所謂創新和執行力等女生們不感興趣的話題,“人家女孩差點沒翻白眼”。

  但是,問題並非只出在男孩身上,“文科女”也是大家的話題之一。學文科的女孩子大多心思敏感細膩,男孩很多時候根本搞不清他們在想什麼。“說話太直白,拍她們太往心里去;說太委婉,她們又說你不誠實。太難搞了!”Ian的一番話道出了很多男生的心聲。

  其實,海歸們的這些問題並不新出現的,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也也是近幾年加入“相親大軍”的海歸人數不斷上漲的原因。

  無論是那一代人,對於愛情始終都是有信仰的,不管現在的人是否還像以前那麼單純,但是愛情總是存在,也依然永遠有人相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