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旅西華人人情禮節變味兒 高昂花費重負不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4 12:09:06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據西班牙歐浪網報道,在旅西華人中,“禮”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在華人結婚舉行婚禮時,凡是接到邀請函的人,都要準備好禮金,即使人不到,禮也要到。根據關係的親疏,禮金也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最低的一等是300歐元,再高一等的有500歐元、800歐元,甚至是上千歐元。西班牙最低工資一個月才640歐元左右,普通打工者的工資,不過是1000歐元上下,如此高額的人情禮節,已使得眾多華人不堪重負。 

  在華人圈子裡,有著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即使是關係不親近的人發來請柬,為了不撕破臉,被邀請的人還是會包一個紅包奉上。起初,這一行為被認為是仗義之舉,而如今,卻變成了作為“熟人”的義務。

  李小姐說,她最怕的就是好久不聯繫的人突然給她發來問候,這就說明,對方肯定是有事找上門來了。上個月,李小姐的一個初中同學在QQ上發來信息,問她最近過得怎麼樣,在聊了幾句之後,同學突然提到,她3月5號在海島結婚,讓李小姐一定要來參加婚禮。李小姐的工作忙,走不開,但如果硬生生地拒絕同學,怕她心裡會有想法,就說:“我店裡特別忙,沒法去。不然你把你賬號發給我,我把禮金打給你,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李小姐以為,同學應該是不會接受這個提議的,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同學立刻就把賬號發過來了。李小姐滿心不情願,但依然往賬戶裡打了300歐元,給足了同學面子。

  據記者了解,由於華人圈子裡流行的送禮金的習俗,和最低禮金的限制,華人在舉行婚禮之後,收來的禮金和支付的各種花費往往可以收支相抵,甚至還有富餘。即使人不到,錢也要到,這並不是個別人的想法,而是華人社會中已然達成的共識。當表達友情和親密的方式,演變成了一種強迫和義務,“禮”這個字就變了味道。

  記者就華人社會中的這種禮金風俗,採訪了一些西班牙人。幾乎所有的西班牙人都表示,“只收錢,不收禮”和“最低禮金限制”令人難以接受。

  Juan說:“我們西班牙人結婚,理論上也是要送禮物的,但是沒有人強迫你要送多少錢的禮物。有些人,在發出婚禮請柬的時候,會附上一張禮品單,請來賓按照單子上的名目購買禮物,但這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做法,很遭人嫌棄,一般人不會這麼做。來賓按照自己的經濟狀況,買力所能及的禮物,即使好幾個人合起來買一個禮物,也不是什麼怪事,畢竟心意到了就行。西班牙人結婚,是很難收支相抵的,大部分人都是要花一大筆錢來舉辦酒席,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有能力舉辦婚禮。”

  Marisa說:“以前,參加西班牙人的婚禮。大家都是準備禮物,現在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也開始用禮金代替禮物,因為婚禮花費真的很高,能幫一點是一點。給多少錢,沒有硬性規定,基本上夠付婚禮上自己吃到的食物的金額就行。就算是很高檔的餐廳,一個人90歐元-150歐元已經很多了,中國人怎麼可能付300歐元!看來我是去不起中國人的婚禮的。這幾年經濟危機,好多人都是空著手參加婚禮,既不送禮金,也不買禮物,但是誰也不會怪罪他們,因為畢竟經濟形勢不好,又不是故意不買禮物,可以理解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