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寶寶”入托難 學前教育引擔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6 10:30:39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據報道,英國最近放寬兒童免費入托的規定,凡在今年4月後滿兩周歲的兒童都有可能享受免費入托。英國財政部專門為此撥款1億英鎊,擴建公立幼兒中心和補貼私立幼兒園。按照政府的規劃,全部兩歲兒童免費入托將在3年內完成。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該項規定有望緩解英國華人入托難的問題。但在其他地方,兒童入托難仍是一個“國際問題”,許多發達國家依然存在的“入托難”問題令人憂心。這些問題同樣牽動著華人父母的心。

  據日本華文媒體報道,許多嫁給日本人的“中國新娘”生下孩子以後,仍然希望能夠像在中國一樣,休完產假後繼續回到職場上班。不少在日華人夫妻也是這樣,但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據統計,目前僅僅在日本首都東京,就有大約4萬多個孩子在等待入托。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要建立更多的托兒所。

  隨著工作負擔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華人父母千方百計要讓孩子“擠”進托兒所。但是面對學前教育的“資源不足”,華人“寶寶”只能留守在家里。

  資料顯示,過去大多數華人孩子在3-4歲以前會被留在家里接受“中式”教育。一方面是因為華人父母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比較放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資源不足”,入托困難。

  大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歐美國家是為了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有時候情況並非如此。許多移民美國的華人發現,美國托兒所的性價比遠不如國內同等條件的托兒所。而且美國的學前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所以並不是免費的。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個設施中等的托兒所一個月要1500美元左右。這個價格對於許多華人來說都太過昂貴。

  在孩子福利最好的澳大利亞,同樣也存在兒童入托難問題。澳洲《2013年政府服務報告》顯示,超過半數在職或希望重返工作崗位的家長無法為子女爭取到入托名額。

  華人父母身在異國他鄉,融入當地社會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要和本地人競爭稀缺的資源,更顯得力不從心。大部分父母都會選擇把小孩留在家中教養,但是這一方面限制了父母的事業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孩脫離了早期的集體生活,不利於融入當地社會。

  在“入托難”這個問題面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華人父母們要多多費心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