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法華人曲折路:從“奴隸”到“工業大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31 07:43:45  


 
  Richard Beraha指出,“每個行業都需繳納’進口稅‘,開一個外賣餐館,得花3萬到10萬歐;開一個中餐或日餐館,得花15萬到70萬歐;開一個服裝店,得花10萬到40萬歐;開一個計算機或電話領域的商店,得花幾十萬歐。”為來法而負債累累,之後辛勤工作只為還債,這樣的窮人如何賺得這麼多錢?

  答案就藏在溫州人的一個習俗中。他們之中的成功人士會將利潤的20%借給或直接贈給初來乍到的移民。Richard Beraha稱,銀行貸款通常只夠支付生意起步資金的50%。正是因為有華人間的借款,他們才得以在法國開幾十萬個店鋪。

  香煙零售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年前,法國政府放開了從事這一行業的“入口”,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越來越多的巴黎吸煙者從華人那裡買煙。然而,究竟有多少個華人煙店老板?據某些專家估計,在巴黎地區平均每兩個香煙店中就有一個歸華人所有。

  從小買賣到工業領域

  溫女士(音譯)的煙吧坐落於巴黎18區Riquet街,左右各是一家清真肉鋪和一個小型廉價商品市場。收銀機像衝鋒槍一樣不停地響著。顧客多是來自馬格里布的窮人,他們在這兒買包煙,再買個六合彩、快樂彩(Keno)或哈比多(Rapido),然後喝杯咖啡。

  溫女士稱,她在13歲時從溫州來到法國,如今已在這裡度過了25個年頭。“起初,我在服裝廠每天工作15個多小時,從上午9點幹到第二天凌晨2點。與家人一起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攢下一筆錢開了家外賣餐館。但我實在是忍不了頻繁的衛生檢查和那些需要很多錢來養的員工。”隨後,溫女士花了50萬歐元,重新開了一家煙吧。其中1/3的資金來源於轉手外賣餐館的所得,其餘2/3是銀行貸款或是親戚朋友出的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