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受追捧,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作為中國古代漢族女子的主要裙式之一,馬面裙綿延至今,備受漢服愛好者青睞。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鐘情於馬面裙?對文化的交流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咨詢了故宮博物院博士後溫少華。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裙式,由裙門(馬面)、褶襇、裙腰、裙襽等元素組成。”溫少華介紹,馬面裙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它發端於宋代,盛行於明清,是兼具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的物質文明。
馬面裙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中國傳統的平面裁剪法,面料的充分利用,以及化繁為簡的製作工藝,都展現了我國古代“節物”“惜用”“慎術”的造物智慧;寬博、對稱、中正、平直的結構,體現了古人立身處世的追求;而馬面與褶襇的組合,彰顯的是“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的東方美。
跨越千年,如今馬面裙依然受追捧,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迪奧事件發生後,更是激起了國人對中華傳統服飾的熱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溫少華表示。
馬面裙的風靡,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從面料供應商到設計師、生產商,再到銷售商,漢服產業鏈蓬勃發展。同時,馬面裙的流行也促進了文化旅遊、非遺傳承等領域的發展,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溫少華認為,馬面裙的“復興”同時帶來一些啟示,“應該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承與發展。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