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生活在韓國中國人:生活未必都像韓劇里那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7 11:33:35  



  韓國將建首座“中國城” 

  如果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的話,那就是都會有中國城(唐人街),但韓國首爾是個例外。比起紐約、巴黎、溫哥華的中國城,首爾上述幾個中國人聚集地區依然規模較小,稱不上“中國城”。不過這個例外很有可能要消失了。有消息稱,首爾將在麻浦區延南洞一帶建設規模最大的中國城,有望今年年底動工。通過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中國城可能會帶來24萬億韓元(約合2千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幷創造92萬個就業崗位。 

  濟州島是韓國旅游勝地,每年接待的45萬外國游客中有將近一半來自中國。濟州旅游局公共事務官員康宗蘭對記者說,爲了使不適應韓國口味的中國游客能吃到可口的家鄉飯菜,幷一站式購齊特色紀念品,濟州也正在籌劃建立一座中國城,集中中餐館、商業等資源,爲中國游客提供服務。

  生活在韓國的中國人 如何盡快融入韓國社會 

  隨著中韓關系進一步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韓國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個與我們“鶏犬相聞”的鄰國里,兩國文化交融撞擊,令中國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中國駐韓國使館文化參贊朱英杰根據自己在韓國生活的體會,認爲懂得“尊老重孝”和“注重學習”這兩個最突出的特色,能够幫助中國人比較順利地融入韓國社會中。 

  朱參贊說,盡管韓國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但社會中所保留的儒家傳統觀念,要更爲完整和深刻。這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尊老”和“孝道”。在韓國的地鐵里,每節車厢里靠邊的幾個座位是老年人專用席,就算車厢里再擠,即使那幾個座位空著也不會有年輕人去坐。走路時遇到長輩,晚輩會站立一旁請對方先行,以示敬意。 

  他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中國女孩和一個韓國男孩談戀愛,女孩父母非常反對。男孩第一次登女孩家門,女孩媽媽剛一開門,男孩就‘撲通’跪下還磕了一個頭,女孩父母非常感動,對男孩的印象分大增。其實在韓國的很多農村地區,孩子出遠門回來後向父母下跪磕頭,是保留至今的傳統習慣。” 

  在韓生活多年的鐘女士對記者說,韓國上一代女性基本都從未外出工作,她們年老之後,子女們每月給母親提供“零花錢”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正是由于有子女們提供的經濟來源作爲基礎,韓國不少沒有收入的老年女性在操勞一生之後,才能够勇敢地與丈夫提出離婚,導致“黃昏離婚”成爲韓國的一種現象。 

  韓國同時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對“高知識、高學曆”的追逐從未消退過。社會上各種培訓班種類繁多,很多是在每天清晨上班前就開課,公司職員們先到培訓班學習一個小時再匆匆趕往單位。不僅孩子從小就上補習班,老年人也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活躍在各種培訓班里。朱參贊認爲,韓國社會學習氛圍濃厚,與其國情有關。“韓國國土面積不大,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國民都很有緊迫感,認爲只有通過自身勤奮努力,才能彌補先天的不足。” 

  朱參贊說,值得一提的是,當代中國的潮流和趨勢也在潜移默化地影響著韓國人的觀念,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平等的思想。“‘男主外、女主內’曾經是韓國傳統的家庭格局,社會觀念普遍認爲相夫教子是女性的天職,支持女性外出就業的體制也很不健全。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走出家門開創自己的事業。她們會說,‘中國的女性可以外出工作,我們爲什麽不能?中國的男人可以承擔家務,韓國男人爲什麽不能?’”所以說,在這一點上,獨立的中國女性其實成了韓國女性效仿的榜樣,對她們重新認識自身價值産生了重要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