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日華人講述三代家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2-06-10 00:10:53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6月6日,日本橫濱市“山海樓”裡,來自政界、文化界、經貿界的近百名在日華人齊聚一堂,參加了在日華人勞允回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舉行的演講會——“被封印的歷史奇跡”。演講會上,勞允回講述了勞家三代為中日友好作貢獻的故事。 

  1923年,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關東大地震。勞允回的祖父勞之常作為當時中國政府的代表前往日本進行慰問。日本關東地區的慘景令他痛心不已,勞之常將個人財產傾囊而出。為此,獲得了當時日本大正天皇授予的一等瑞寶章。

  1940年,勞之常的兒子勞同平作為政府選拔留學生留學日本,就讀於慶應義塾大學。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身在日本的勞同平回國夢成空。連綿的烽火戰亂中,勞同平最終也沒能回到中國。

  勞家第三代勞允回繼承祖父和父親的初衷,一直為中日友好做著貢獻,而且從未停止過尋找中國大陸的親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他在5月奇跡般的和親人取得了電話聯繫,並在電話裡得到了一個中國名,勞允回。祖孫三代人,89年的家國夢終於得圓。

  中國駐日大使館政治部參贊孫美嬌在交流會上說,駐日大使館的工作之一,就是促進兩國民間友好活動,增進兩國國民相互了解。在工作中,我也曾經苦惱過,為什麼中日兩國會存在一些摩擦和誤解。但是今天的這個演講會,讓人重新認識到,只要兩國有志之士堅持不懈,任何障礙都是可以突破的。事實上,在中國和日本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無論有過怎樣的困難和曲折,兩國人民從未停止過交流與融合。

  日本法政大學講師,日中口述歷史研究學者李素楨博士說,真正的歷史,不應該由後人來編寫,而應該通過體驗者來傳述,要讓民眾登上歷史的舞台。在中日友好的漫長道路上,像勞家三代這樣,努力為中日兩國溝通渠道,時刻不忘祖(籍)國的在日華人還有很多很多。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這40年間,能走的這麼好,離不開這些在日華人們始終不渝的默默努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