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華人東部海域拍攝到野生水獺嬉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4 10:54:02


陳藹琪在白沙海岸邊看到約10只水獺游過,馬上用手機攝錄下這個本地難得一見的場面。
  中評社香港11月4日電/新加坡東部海域來了一群野生水獺,一些民眾親眼看到它們在海灣嬉水。華人陳藹琪(19歲,大學生)昨早(3日)10時許跟朋友到白沙海邊時,發現了這群水獺,馬上用手機攝錄它們在水裡載浮載沉游水的場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她說:“它們好像突然出現在水中,離岸邊不遠,很多人都看到了。時常在這裡釣魚的人告訴我們,它們是水獺,有時晚上也會看到它們出現。”

  陳藹琪拍攝的錄像顯示,這10只水獺集體出現在白沙奎籠附近,緩緩游過海面,幾只還不時回過頭來,等待落後的同伴,模樣可愛。

  水獺是水栖哺乳動物,流線身型,常在沿岸河流或近海林地栖息。

  據了解,有兩種水獺栖息在本地海域和紅樹林中,它們是小爪水獺(Asian Small-Clawed Otter)和滑獺(Smooth Otter)。小爪水獺屬體型最小的一種水獺,主要以蟹類為食,爪子長得像手指,動作敏捷,可受訓練來玩拋球遊戲。滑獺毛發則比其他水獺品種短而滑,生活在紅樹林沼澤地,是本地常見的一種水獺。

  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講師西瓦索迪(N. Sivasothi)受詢時說,本地水獺多集中在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和烏敏島。其中雙溪布洛的水獺群,早在16年前被發現。

  他指出,從水獺分布地點來看,柔佛海峽是主要的活動範圍。近年來,不少目擊地點也出現在實龍崗蓄水池、榜鵝和白沙,也有人在樟宜和東海岸看到水獺。它們晚上會以林地巢穴作為休息地點,白天會下水捕魚。

  西瓦索迪看了讀者拍攝的水獺視頻後說:“水獺群居,一個群體中通常都能看到‘老中青’三代水獺,有時一群可多達20只。本地常看到的大多是滑獺,從短片中還能聽到它們利用吱吱聲在溝通。”

  不過,由於水獺的“社交圈子”時常變換,因此保育專家目前還不知道本地確切的水獺數量。西瓦索迪說:“它們的數量經常在變,有時看到兩只,有時八只,一些年輕水獺還會離隊去別處活動。水獺在七、八十年代並不常見,一直到1998年,人們才在雙溪布洛重新發現它們的蹤跡。”

  本地保育團體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執行理事長黃國光受訪時則說,水獺體型比一般海瀨來得小,習慣生活在離海岸較近的水域,不過人為或捕魚等活動目前並沒有威脅到它們的生存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