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國人眼中的中國老板:談判可以持續很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8 00:13:58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當2月底上海電氣收購德國設備製造商和蘋果供應商曼茨時,公司首席執行官迪特爾·曼茨知道會發生什麼:“在中國,與國外商業夥伴談判始終是頭等大事。因此,中國老板的談判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不像西方人那樣直接闡明目標。”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文章,原題:現在的老板來自中國

  中國正掀起“收購潮”。今年初以來,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中國收購海外企業的重大消息。僅去年一年,這個國家在歐洲的直接投資就增長44%,達到200億歐元。

  所有權的變化關係到這些企業的文化變革。相比美國公司的隨便風格,中國同行“更願意耐心地傾聽,並努力去理解細節,捕捉複雜的問題”,擁有國內外豐富企業管理經驗的迪特裡希·艾柯夫說。

  德國職工委員會曾擔心,中國投資者會把工廠搬到遠東,造成大量裁員。工會組織“五金工會”則認為,這種擔心並無必要。中國管理者給企業很多自由,也信任德國同事的專業知識。

  處理與新主人關係的最大挑戰,是語言和文化的問題。電動工具製造商富萊克斯的首席執行官迪特希與同事每周至少學習一次中文。現在,一些高管已經能解釋一些漢字,並能說簡單的句子。他承認,“這在商務實踐中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內部交流進展順利,但德國方面的不確定性很大。兩個國家有不同的工作倫理。“相比亞洲,德國的領導者有更多的休假時間,下班後有比考慮公司利益更重要的事情。”安永一名顧問說。而中國公司軟化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間的界限;在公共和社交場合也要確保集體性;當領導笑的時候,其他人往往也要跟著笑。這些對德國員工來說很難理解。(來源:環球時報;作者烏爾裡希·弗里斯,青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