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加坡華人會館凝聚文化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1 11:21:17


 
  在早年華人會館尚未大量成立之時,同濟醫院還一度成為華僑華人聯絡同鄉、聚會議事之處,在華僑華人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在中國清代末年,同濟醫院作為新加坡華人社會的聯絡點,曾多次為中國遭受水災的南方數省籌款賑災。及至如今,同濟醫院的老字號招牌依然聲望不減,醫院的一些專業科室仍在新加坡享有佳譽。

  同濟醫院醫師主管鄭黃芳說,100多年來,醫院特別重視醫師招募工作,從1901年開始,醫院每三年舉行一屆中醫招考,一共延續了82年,直至醫院開始自行培育中醫人才,考試才停辦。也正由於同濟醫院考試嚴謹,考獲同濟中醫榮銜者都備受社會器重。

  同濟醫院設有一個普通門診和6個專業科室,30餘名註冊醫師為公眾提供免費中醫藥診療服務。近年來,醫院突破了百年傳統,在兩個社區另外成立社區診所,擴大了免費服務的範圍。如今,到同濟醫院總院和門診接受免費診療的人數,日均超過1200人。

  “自創院以來,同濟醫院一直依靠社會慈善捐款維持運營。”同濟醫院董事會副主席楊應群說,一家免費醫院能夠堅持百餘年,這種生命力的背後,其實是新加坡華僑華人社會的共同努力與維繫。

  一個典型的事例能夠凸顯同濟醫院背後的華社齊力。2010年3月21日,為了擴建翻新醫院大樓,同濟醫院在電視上舉行籌款節目,功夫巨星成龍擔任慈善大使。當天的電視節目籌得839萬新元善款,創下當時的新加坡慈善募捐紀錄。

  依托近150年的良好信譽和嚴苛的財務監管,多年來,為同濟醫院募捐的社會活動,總能得到新加坡華僑華人的踴躍支持。合社會之力維繫的古老醫館,再以免費醫療反哺公眾,華人社會在海外能夠綿延不息、繁衍壯大,從同濟醫院中似乎能找到一些歷史基因。

  學人論粵

  高偉濃(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

  推進廣東會館走向國際化

  在新加坡,華人會館與華人經濟的密切關係由來已久。新加坡廣東會館署理會長尹崇明說,早期華僑華人創業時,正是得益於與其有地緣、血緣或業緣關聯的會館或協會。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加坡與中國的經濟往來愈發頻繁,當地華商的商業活動與其跨國的社會聯繫相一致,構成了跨越南洋的社會經濟網絡。

  自2013年起,中國成為新加坡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新加坡也從2014年起成為中國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兩國雙邊貿易額在過去25年里增長了20倍以上。而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和重要外貿中心,廣東與新加坡的經貿合作也逐年升級。廣東連續26年成為新加坡在華位居首位的省級貿易夥伴,其占據新加坡在華投資總額的1/5以上。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華人會館也在近些年呈現出走向國際化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召開了近百次世界性的聯誼會,其多數集中在新加坡和香港。比如2000年,新加坡廣東會館舉辦第一屆世界廣東同鄉聯誼會,當時出席的國內外代表多達2000人。在這些世界性的聯誼會中,商業活動逐漸成為一個重要項目。

  “隨著時間推移,會館也進入老齡時代,新鮮血液不足,面臨著社團後繼無人等突出問題。一些年輕人說會館成了‘百老匯’,個別會館會員嚴重流失。另外,一些會館內部章程條文不周全,管理體制不完善,這都是如今會館在發展上遇到的瓶頸。另一方面,會館也在做積極的改變以謀求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如紛紛成立青年團,把吸引青少年、培養新血液擺到重要議事日程。著力培養懂得多元文化的新生代,使傳承傳統文化事業後繼有人。”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高偉濃說,如今,不少會館引入了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會館的管理實現科學化、制度化,促進了僑團的發展。

  高偉濃認為,新加坡華人會館借助經濟增長形勢下華商經濟的發展機遇,在故土情感和傳統文化的紐帶的基礎之上,發揮會館的商業功能,鞏固和完善華商網絡,推進華人會館走向國際化,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粵人遺蹤

  新加坡粵商梁慶經:

  “從未忘記家鄉順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