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花那麼多錢出國留學 外語還是一塌糊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27 09:53:28


 
  外語的使用場景被縮小至課堂及其延伸範圍,然而這一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如前所述,語言技能的提高和語言使用的頻率有關,但是不同課程對語言使用的要求大不同。

  人文社科類課程要求高,理工類課程要求低,因為前者要求學生完成大量閱讀、寫作及演講等任務,而後者雖也有閱讀要求,但內容多為技術文獻,詞匯量少且重複度高,學習過程多是通過參與各種操作類項目完成,並不需要過硬的語言技能。

  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在決定專業方向時,恰恰會選擇一些經濟學和理工類等對語言要求不高的學科。原因很多:一是相對較低的語言要求使畢業容易;二是留學生從未養成自由選擇的習慣,隨大流選擇了這些專業;三是這些學科比較實用,而一些語言要求較高的課程,比如歷史、哲學、文學等,因被認作沒用不受青睞。

  學生的課堂交集往往會延伸至課堂外的生活。大部分留學生所選課程比較單一,所以在一些課堂上——比如數學,總會遇見同類學生,而在另一些課堂上則相反,比如哲學。因為“小文化形成機制”的作用,大部分留學生不會通過課堂和本土學生形成過多交集,所以課堂外的外語使用機會也被大大降低。

  留學生提升外語技能的另一條途徑就是打工。因為政府提供的保障機制和自小養成的打工文化,大部分本土大學生多會過一種半工半讀的生活,他們通過貸款繳學費,通過打工凑生活費。

  但中國留學生極少過這樣的生活。一是當地法律多半會限制留學生打工;二是中國父母並不鼓勵尚處學生階段的子女打工,因為在他們看來,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三是沒有必要,因為自費留學生大多來自新富階層家庭,物質條件優渥,無須為生計打工。

  我所談及的語言問題只是這一隔離現象的某種表現,不僅關乎中國留學生,還關乎日本、韓國、印度乃至歐洲留學生。通過反思這一機制,我們或許能反思更宏觀的社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