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http://www.CRNTT.com   2019-08-25 13:34:34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人們常說:藝術無國界。各國藝術家們的惺惺相惜,流傳著無數動人的故事,令人神往。中國畫家範曾和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之間的交往就是這樣一段佳話。

  平山鬱夫,1930年出生於日本廣島。繼橫山大觀之後,他與東山魁夷、加山又造聞名日本畫壇。少年時代家鄉被原子彈夷為平地,因此他終身反戰,倡導和平。他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於中國文化、藝術情有獨鐘。他尤為喜愛中國古絲綢之路文化,留下了數以千計的速寫、素描,并以此為素材,歷數十載苦功,創作了日本奈良藥師寺的絲綢之路巨幅壁畫。他曾親口告訴範曾,為幫助他完成古絲路的考察之旅,中國方面派出一支十數人的隊伍全程陪同。一次,平山鬱夫不慎在唐古拉山摔傷,隊伍中一位醫生立即為他包扎,他這才知道竟有醫生隨行。東道主周到如此,使之深為動容。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範曾赴日展覽,獲巨大成功。因此在日本,範曾為衆所周知。1984年,日本岡山建立範曾美術館,由久負盛名的日中友好人士岡崎嘉平太任名譽館長,長期致力於收集範曾作品的鬆田壯三郎之子鬆田基為首任館長。在此之前,外國人中僅畢加索一人在日本享此殊榮。在當時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交往中,範曾的畫作被許多中方代表團選作禮物相送。

  1979年夏,範曾第一次赴日展覽,初識神交已久的平山鬱夫。平山鬱夫穩重、謙和,在日本NHK電視台介紹範曾時,認為他是繼承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新一代領軍畫家。記者問,範曾是否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新潮?平山鬱夫回答:“藝術的標准是好和壞,而不是新和舊!”這樣的想法與範曾一貫的主張不謀而合,從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範曾每到日本,平山鬱夫必從東京接他前往其居住地鐮倉。一次,他送範曾一個木箱,裡面是他在絲綢之路上創作的速寫、素描畫册。平山鬱夫說,這本畫册僅印19册,此前中國畫家中僅送了吳作人、李可染、關山月。贈範曾的一册編號14,範曾覺得特別珍貴,不肯專而為私,乃轉贈南開大學圖書館珍藏。

  範曾回憶,平山鬱夫在鐮倉的寓所是緩坡上的一排平房,客廳、臥室陳設極為簡單,橱櫃裡擺放著一些來自古代絲綢之路的小型銅器和陶石器,足證他對中國文明充滿向往。範曾還應平山鬱夫之邀赴東京美術學院參觀,看他教授日本學生臨摹中國畫,特別是敦煌壁畫。課堂鴉雀無聲,連壁畫上的殘缺部分他都要求一一表現,不許一絲一毫個人元素加入其間。

  奈良藥師寺內長達50米的巨幅壁畫是日本最大的壁畫,據介紹,壁畫近尾端的雲影中有平山鬱夫本人形象。與藥師寺遙遙相對的是招提寺,其中有東山魁夷所畫濤聲和雲影。範曾前往招提寺當日,恰值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鑒真和尚圓寂紀念日。日本民衆排成數百米的行列,徐徐前行,靜寂無喧,可見中日千百年結成的情誼永垂人世。寺中藏有一幅範曾贈送的潑墨鑒真和尚像,平山鬱夫對此亦極表謝忱。

  1984年夏,時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的平山鬱夫訪華,與一些中國著名畫家齊聚一堂,大家不禁乘興揮毫。宣紙一鋪,黃胄說:“小範,你先畫一個人。”範曾素以作畫神速著稱,二三分鐘,一位閉目吟哦的詩翁已躍然紙上。說時遲那時快,黃胄在詩翁下添了一頭生動至極的毛驢,取“詩思在驢背上”之意。接著,平山鬱夫懸筆在天空勾起一輪滿月。十分鐘不到畫成,衆皆稱佳。大家共邀吳作人題字,文雲:“明月隨人歸,甲子中秋釣魚台興會,群賢畢至,盡興揮灑者有平山鬱夫寫懸鏡,黃胄先生寫奔驢,範曾先生寫詩翁。”《明月隨人歸》(見上圖,資料圖片)成為一幅不朽之作,記載了中日繪畫大師的友情,珍藏在釣魚台國賓館。

  2008年,即平山鬱夫逝世前一年,他以對中國人民的深情,送給釣魚台國賓館一幅描繪奈良佛寺的油畫,并與範曾再次會面,這是二人的最後一面。此時黃胄、吳作人兩位先生皆已作古,釣魚台遂將《明月隨人歸》複制兩幅,一幅送平山鬱夫,另一幅送範曾。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