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西蘭華人畫家晨曉的“色彩”人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6 10:20:58  


資料圖:12月29日,由國務院僑辦主辦的“晨曉的色彩世界”中國巡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圖為畫家晨曉在畫展上介紹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在新西蘭,他是唯一進入西方主流畫廊的華裔藝術家,他的作品被新西蘭國會大廈收藏,成為新西蘭建國以來被收藏的18位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更被收錄進新西蘭的藝術教科書。新西蘭總理約翰.基來華訪問期間特地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他的畫展。他就是新西蘭華人畫家晨曉。

  中國僑網報道,晨曉剛剛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純風.晨曉的色彩世界”巡回畫展,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講述了自己的“色彩人生”。 

  晨曉出身浙江名門世家,自幼沉浸於藝術的氛圍。沒有接受過國內專業美術教育的他在家庭的影響下一直自學繪畫,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晨曉毫不猶豫地報考了美術學院。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晨曉的專業考試成績優異,卻在體檢時被檢查出患有視覺障礙未被錄取。“體檢查出我有輕微色盲,直到那時我才發現自己眼中看到的顔色和大家不一樣。”

  儘管未能考入專業院校,晨曉卻從未想過放棄繪畫,他堅信自己的美術天賦會被認可。直到85藝術思潮開始,他與張培力等畫家一起舉辦85新潮的畫展,成為“85新空間”群體中的一員。

  此後,晨曉感受到中國藝術向當代轉向的劇烈,他並不滿意自己的創作現狀和處境,出國的願望逐漸變得強烈起來。“我是學西洋畫的,我要出國。”

  1986年,晨曉懷揣100美元只身來到澳大利亞,悉尼的生活開始得十分艱辛。晨曉回憶道,“沒有固定住處,每天饑一頓飽一頓,有時買一包切片面包要吃上一個星期,只能喝馬路旁的自來水。”為了生存,晨曉背著畫板到悉尼歌劇院前為游人畫肖像畫。

  畫肖像為晨曉積累了一些經濟基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風景優美、人文環境包容的新西蘭所吸引,隨後移居新西蘭。有了畫肖像為生的經驗,晨曉在新西蘭再次拾起畫筆。“我從沒想過自己竟是第一個在新西蘭街頭畫肖像的人,每天來畫像的新西蘭人絡繹不絕。”

  晨曉的故事很快被登上了當地的報紙,有了經濟來源,他隨後考入新西蘭美術學院攻讀研究生。

  也許有人會問“色盲也能當畫家?”但晨曉卻笑稱自己的成功是“歪打正著”。晨曉說,視覺障礙只是醫生的定義,但不能否定我有畫畫的潛能。“漸漸地我發現色彩是我獨特的語言和對世界的理解。別人不敢用紅和綠、黃和紫這樣的顔色放在一起,而我卻讓鮮艶的色彩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吵架’,正因為這樣的缺陷讓我的色彩更加大膽、完美,讓我擁有駕馭色彩的本領。”

  在畫展上,晨曉幾幅描畫上海外灘、北京鳥巢的作品顔色絢麗,引得觀眾駐足。晨曉說,“我雖然在國外,但骨子里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後期創作中總是流露出中國文化的特點。”

  旅居新西蘭26年後,晨曉的中國巡回畫展將持續4年、歷經中國24個城市。巡展結束後,他會將參展的部分作品進行拍賣,所得款項將被捐獻給中國的綠色環保基金會。陳曉坦言,“畫展正趕上了北京霧霾的天氣,看到這樣的環境,我必須要為我的祖(籍)國做點事情,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環境、自然的關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