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建非洲司令部 一石多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0 11:09:25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美國總統布什批准美軍在2008年9月底之前組建非洲司令部,以便“更好地協調美軍在非洲的行動”。這將是美國迄今在全球設立的第六個戰區司令部。《瞭望》載文指出,非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此時此刻建立非洲司令部的理由,一是反恐,二是掠奪能源;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非洲的控制。 

  “防止非洲出現另一個阿富汗”

  根據五角大樓的設想,新的非洲司令部與它在全球的其他作戰總部不一樣。由於非洲國家沒有對美國構成直接的軍事威脅,非洲司令部對應對該地區重大作戰行動的關注要少得多。它的重點是通過軍事訓練計劃幫助當地政府保證邊境地區的安全,以及採取步驟防止像達爾富爾那樣的危機重演。

  “911”事件發生前,非洲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一直處於次要地位。“911”事件後,布什政府以國家安全戰略為中心,加緊調整對非洲的政策,重新確認非洲的戰略價值,並將非洲大陸作為美全球戰略的一個支撐點。美國認為,由於許多非洲國家長期處於貧窮和戰亂狀態,非洲大陸成為恐怖主義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基地”組織成員經常在非洲之角和撒哈拉以南地區活動,並曾成功策劃實施了襲擊美國駐肯雅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的活動。五角大樓發言人指出,建立非洲司令部“目的是防止出現另一個阿富汗”。

  在五角大樓看來,非洲是未踏入全球化的重要的“裂縫地區”,容易成為“基地”和其他恐怖組織的盤據地,是會給美國帶來威脅的危險地區,美國加速組建“非洲軍團”,保護其全球反恐戰爭的“後翼”免受攻擊,防止非洲成為恐怖分子集結的溫床,並對石油資源等美國利益策動恐怖襲擊,必須要對這一地區進行全面、主動的干預。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阿布紮德上將稱,有“非洲之角”之稱的紅海沿岸地區已遭到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滲透,已成為他們時常出沒和策動恐怖襲擊、暴力行動的地方。布希政府認為,如果美國輕視非洲的戰略地位,那麼這塊貧窮落後的大陸很可能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和恐怖組織的避風港,這將使美國在全球的反恐鬥爭面臨功虧一簣的危險。

  “911”之後,美國以“非洲之角”和“撒哈拉地帶”為軍事據點,大幅度修改“非洲主動應對危機部隊”訓練內容;在非洲新設美軍基地或加強原有基地的作用;以美國特種部隊指導各國軍隊;通過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等方式加強了對非洲的軍事干預。2006年上半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曾在西非島國佛得角境內,舉行代號為“堅定美洲豹——2006”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有史以來北約軍隊首次在非洲地區開展軍事活動。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美國將軍鐘斯坦言,選擇非洲作為演習地點,是因為“基地”組織成員可能會尋求非洲大陸作為避難所。 

  協調非洲大陸的美國戰略

  近年來,美國以推進“全球反恐戰爭”為名,加快了對海外駐軍的調整步伐。有分析認為,美國設立非洲司令部,獨立負責美軍在整個非洲地區的行動,將是美國戰略轉變的顯著標誌,標誌美軍全球軍事部署調整進入一個新階段。 

  非洲由歐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共同管轄,操作起來很不方便。其中,歐洲司令部負責非洲北部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43個非洲國家,中央司令部則負責東部的“非洲之角”,而太平洋司令部負責馬達加斯加的軍事事務。這3個司令部在當地的行動相當低調,主要透過雇用精英特種部隊,訓練和裝備非洲軍隊和參與共同行動。設立非洲司令部將是一個重要的根本性措施,從而協調美國在這片大陸的戰略決策。

  有消息說,非洲司令部成立後,首要任務可能是建立軍事基地,因為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等北非國家是美軍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的重要目標。2005年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的新軍事基地改組方案中,就包括在北非周圍國家新建十多個“前沿作
戰基地”或“前沿作戰設施”的計劃。

  不過,與其他戰區相比,美軍在非洲投入的軍力不會很大,遏制恐怖主義則主要是依靠各種非戰爭行動,例如幫助非洲各國訓練部隊,加強與各國政府的協調,搜集情報,舉行聯合軍演,以及為當地提供醫藥、教育、工程建設等援助來爭取民心等等,這些活動將會是非洲司令部最大量的日常工作。 

  重點是控制石油等戰略資源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如此重視非洲,除了“反恐”考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控制那裏的石油等戰略資源。過去,非洲一直是被美國所遺忘的角落,但在“911”事件後,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在尋找除海灣、俄羅斯以外的石油供應來源的過程中,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目光和“關愛”投向了一個一般不被看作是主要能源產區的地方: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沃爾特坦言,“非洲石油對我們來說是國家戰略利益,並將隨著我們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重要”。 

  非洲石油蘊藏量相當豐富,而且品質優良,提煉成本低,運輸方便。據悉,一些大型美國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和謝夫隆—德士古公司、阿美拉達—赫斯公司和海洋能源公司等,自2003年以來在西非的投資額年均達100億美元。除了尼日利亞、安哥拉和加蓬這幾個重點國家,美國的投資正源源不斷地湧入赤道幾內亞、貝寧、剛果共和國、喀麥隆、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等西非國家。美國同非洲第二大產油國利比亞關係改善後,美國石油公司紛紛開進利比亞,重新奪回過去兩國交惡期間失去的石油陣地。

  根據美國官方最新統計數位,2006年非洲對美原油日出口量約為223萬桶。儘管是以微弱優勢超過中東地區222萬桶的日出口量,但這是非洲21年來首次超過中東地區,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地。美國每天從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等非洲西部國家進口約150萬桶原油,相當於石油進口量的約16%,而尼日利亞佔有其中的一半。不僅如此,非洲石油抵達美國的時間只有中東石油抵達美國時間的一半,與里海沿岸、南美等原油供給地相比,從穩定性和成本兩方面來說,非洲都處於有利地位。

  美國專家預測,到2010年非洲石油產量在全球總產油量中的比重可能將提高到20%以上,美國今後十年所需的石油將有25%來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目前,非洲日產原油為900萬桶左右,其中近500萬桶出自幾內亞灣地區。茅利塔尼亞、馬里和尼日爾在未來幾年都將躋身非洲產油大國之列。

  美國現在已經把非洲石油定義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戰略產品。鑒於亞洲國家對石油需求的激增和中東地區動盪的不可預測的政治環境,布什總統4年前就把西非地區看作是對美國的“戰略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必要時要使用武力來保護美國在該地區的石油來源。

  美國在非洲幾內亞灣地區的石油勘探和開採活動已經覆蓋20萬平方公里,涉及近十個國家。美國宣稱,非洲原油品質上乘、易精煉,探明石油儲量約為800億~1000億桶。美國各大石油公司計劃在未來的十年內在這一地區投資700億~800億美元。繼尼日利亞和安哥拉之後,美國石油公司又進入幾內亞比紹、乍得以及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並逐步向整個幾內亞灣地區擴張。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曾在西非島國佛得角境內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演練了控制原油開採地區海上和空中走廊、監視原油通往世界市場運輸路線的能力。

  有分析指出,反恐只是五角大樓的一個“幌子”,美軍的真正目的是想借軍演將自己的觸角進一步伸向非洲,為其在非洲獲取更多石油提供安全保障。而成立非洲司令部則更證明美國要利用非洲“確保石油供應”。有分析說,軍事部署如同給美國在非洲的能源安全上加了一把“大鎖”。

  建立美軍非洲司令部,正式駐兵非洲,在軍事上可控制整個非洲大陸,在經濟上可監控非洲資源及運輸通道,在政治上繼續推行它的民主制度,煽動推翻美國所不喜歡的政權和政治制度,可謂一石多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