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軍事觀察:美國海軍新艦艇從遠洋走向近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8 09:57:34  


美國海軍設想中,LCS這種小型、廉價輕裝且數量眾多的瀕海戰艦將會在敵方近岸作戰力量威脅最大的沿海環境下行動。

  瀕海戰鬥艦

  2001年年中,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正式提出建造瀕海戰鬥艦(LCS)概念,2002年5月,美國防禦計畫指南提出美國海軍要尋求一種新的、小型、隱身“瀕海戰鬥艦”。目前,關於瀕海戰鬥艦艦隊規模尚未確定,但至少在30艘以上。

  2005年9月23日,在馬里內特船廠,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邁克•馬倫將軍親自主持了第一艘實驗型LCSl型瀕海戰鬥艦“自由”號的下水儀式。據悉“自由”號的母港為加里福利亞港。

  “自由”號長115.5米,滿載排水量2840噸,吃水僅3.7米,適合在淺海地區活動,其航速高達45節,這一性能指標在3000噸級護衛艦中是首屈一指的,編制僅有50人,可見其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在美國海軍對於未采戰場的設想中,佔據壓倒性數量優勢的LCS和DDG 1000將組成強大的“隱身艦隊”,逼近敵對國家近海進行威脅作戰行動,通過大量使用精確制導的巡航導彈和先進艦炮系統對敵國縱深和近海目標進行打擊。從而實現美國海軍“由海到陸”和“前沿存在”的軍事轉型構想。

  LCS的艦體結構採用可重新組合的開放式結構,其艦上的作戰系統採用“可配置任務模組”,即可以根據任務的變化換裝不同的模組。模組具有高度自動化可實現“即插即用”,這些任務模組可在數小時之內完成改裝。為此,瀕海戰鬥艦引進了所謂的“海上構架”(Seaframe)的概念,它是由艦體、動力和艦本身作業所需要的系統組成,能夠根據特定的需要安裝可互換的任務模組。該項技術可認為是模組化建造技術的進一步昇華,也可稱為滿足靈活性要求的模組化。該技術意圖是讓合適的專家同時參加艦上相應的模組工作,通過實行艦員集體輪換,使其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

  在船型方面,LCS艦殼和上層建築主要結構採用鋼制材料,一些部位採用複合材料。該艦外形採用內傾形式以減少雷達反射信號,並採用全封閉的上層建築和通信/感測器桅杆。在惡劣海況下具有更好的低速航行性能,從而有利於直升機/無人機的安全起降。該艦也裝備了提供給高速快艇使用的下水和回收設施,以支援特種作戰。

  未來的作戰環境對艦艇的機動性、隱身性、規模數量和模組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的結果證明,未來美國海軍在前沿近海使用較小、較快、相對吃水較淺、結構可變和採用模組化的瀕海戰鬥艦具有更高的作戰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