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無人機引發美空軍與陸軍間爭奪制空權暗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9 10:29:11  


美軍MQ-1“捕食者”(Predator)無人機。(資料圖)
  該由誰來控制海外戰區的天空?一場爭奪戰區天空控制權的“暗戰”正在美國空軍和陸軍之間展開。引發這場“暗戰”的是在伊拉克戰場上“大紅大紫”的無人駕駛機。 

  在伊拉克,美軍無人駕駛機擔負著從偵察、搜索到進行攻擊的多種任務。無人機不僅能夠發現反美武裝埋下的路邊炸彈,還可以使用自帶的地獄火導彈直接攻擊反美武裝的車輛。自從2007年1月美軍在伊拉克開始增兵以來,伊拉克戰場上無人駕駛機的數目也在急速上升。從1月份的950架到6月份的1250架,不到半年的時間,無人駕駛機在伊拉克戰場上的數目增加了30%。目前,在伊拉克上空的無人機有十多種型號,飛行高度從30米到18000米,穿梭往來的各種無人駕駛機使戰場上空變得
過於“擁擠”。在2004年11月,陸軍所屬的無人機就與空軍的偵察直升機發生“意外”相撞。 

  為了避免戰區天空“混亂”的局面,美國空軍一直要求五角大樓授權成立“無人機指揮部門”,由空軍統一指揮飛行高度在1萬英尺(3048米)以上的中高空無人駕駛機。而空軍的提議一直遭到陸軍的堅決反對。陸軍認為,在戰區上空2萬英尺以下的無人機應該由陸軍統一指揮。由陸軍控制的中低空無人駕駛機可以在戰場上省去呼叫空軍協作的時間,地面部隊指揮官能夠更為快捷地獲取情報,同時取得迅速的火力支持。針對2004年發生的“撞機”事件,陸軍給出的回答是,“僅在2006年,就有36起戰機與飛鳥相撞的事故。與此相比,在伊拉克戰場上4年多時間裏,只發生過一次無人機相撞事故,不足以證明戰區天空的混亂。” 

  實際上,伊拉克上空95%的無人機正在由陸軍控制著。陸軍還專門研發了一套不同於空軍的控制系統,來協調中低空飛行器的航路。通過這套戰術空域綜合系統(Tactical Airspace Integration System,TAIS),陸軍的指揮官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監視數百公里範圍內飛行器飛行路線,還可以進行資料綜合分析,呈現戰區的3D視圖。這套系統與空軍的空中控制系統相連,但只有在需要2萬英尺以上的空中轟炸配合時,陸軍才會主動呼叫空軍的支援。雖然空軍不想成為陸軍的“輔助服務”軍種,但由於“智慧炸彈”的廣泛使用,只要有陸軍的準確指引,空軍多數是在2萬英尺以上的高空完成定點轟炸任務。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飛行員不想在戰區低空盤旋過久,耗費更多的時間尋找目標,空軍也不想將造價高達數億美元的戰機置於低空炮火的威脅之中。 

  那麼為什麼空軍和陸軍還在1萬英尺,還是2萬英尺的數位上爭執不休呢?在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數字背後,有著一套已經花費鉅資的武器系統的歸屬問題。2005年美國陸軍取消“科曼奇”直升機專案,將這一項目的2.14億美元投入新型無人機的研製生產。2007年5月美國陸軍的新型無人機“天空勇士”(sky warrior)成功上天,開始投入使用。這種柴油驅動的無人駕駛機可以在15000~25000英尺的高度連續飛行36個小時,它不僅攜帶多種監視偵察設備,還可以完成戰術攻擊任務。為了配合“天空勇士”在戰區的使用,陸軍已經將30套戰術空域綜合系統(TAIS)運抵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僅這些地面控制系統的造價就在9千萬美元以上。如果美國空軍獲得中高空無人機的控制權,陸軍投入鉅資的新型無人機和地面控制系統就將歸屬空軍支配,這顯然是陸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在陸軍和空軍“暗戰”不斷的情況下,2007年6月,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戈登•英格蘭(Gordon England)發出備忘錄,要求美國陸軍和空軍儘快拿出合作方案,共同發展無人機專案。也許在海軍出身的戈登·英格蘭的調停下,陸軍和空軍的“暗戰”能夠平和地告一段落。(來源:中新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