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百星計劃打造太空聯盟 俄研製反衛星武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7 17:28:59  


美國GPS導航衛星。(資料圖)
  據莫斯科新聞網消息,俄近日成功發射了一枚“宇宙”系列軍用偵察衛星,準備用非對稱手段應對美國的“星球大戰”。目前美國正秘密實施的“星球大戰”計劃,核心內容一是打造百顆衛星,試圖禁止敵對國家在沒有美國的允許下使用太空;二是在外太空和近地空間建立攻擊集群,研製運用反衛星武器。

  美正聯合25個北約盟國 百星計劃打造太空聯盟 

  美國《防務新聞》近日披露,美軍正計劃聯合25個北約盟國,共同出資在地球低軌道發射部署約百顆衛星,組成一個立體的對地衛星偵察體系,這個計劃被稱作“百星計劃”,又稱“太空快速反應聯盟”,以每個國家各承包5枚左右衛星的方式,向太空中部署100枚小型衛星。 

  有了這些小衛星,美軍及其盟友的戰場指揮官,便可以非常靈活地對相關地區進行偵察,還可以根據戰局發展,迅速實施小衛星的緊急發射,以彌補可能被敵方擊落的大型軍事衛星。為此,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正式組建了衛星快速反應部隊。 

  百星計劃就是要打造絕對的太空優勢。今年1月22日,美國空軍簽署新版太空行動學說,該學說帶有明顯的攻擊性,其核心就是奪取空間控制權,既要保證美國在太空的行動自由,還要阻止任何“敵視美國利益”的國家或個人進入太空。美軌道快車欲擄奪它國衛星即插即入式衛星可數天製成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太空武器和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反衛星武器就有“反通信系統”、“軌道快車”、空基鐳射武器系統和太空戰鬥飛船等。 

  據路透社報道,2006年10月底,美國空軍已經秘密部署了“反通信系統”,幹擾敵對國家的衛星通信。總價值3億美元的“軌道快車”也在研製中,它由小衛星和太空自動化運輸機器人組成,可在太空擄奪敵對國家的衛星,也可根據提供的資訊自動變軌,捕捉敵對衛星並將其摧毀,或者修復在軌的己方衛星。 

  美空軍還在研究嘗試運用嵌入式“即插即用”衛星。美空間電子部的電子總工程師兼技術顧問吉姆•萊克說:“就像你把滑鼠或鍵盤接入電腦,電腦就會識別出來並知道如何將其融入系統……我們想在衛星天平台上做到這一點。”如果成功,美國就能在幾天內製造一顆衛星,而現在則需幾年。 

  俄計劃發射70顆偵察星 將偵察範圍擴大至全球 

  美國在太空中的衛星已有480多顆,是整個世界其他國家衛星的總和。據俄羅斯聯邦宇航局透露,俄軍將計劃發射60~70顆“宇宙”系列軍用偵察衛星,以組成一個偵察衛星群,將俄太空偵察範圍擴大至全球。當前俄羅斯只有一顆偵察衛星飛過美國上空,美國卻至少有12顆偵察衛星經過俄羅斯上空,有些衛星的解析度達到500毫米,可辨認俄戰略轟炸機,有的甚至可偵察到移動目標。 

  目前,俄羅斯的航天投入位列世界第6位,甚至落後印度。俄羅斯國家杜馬透露,俄羅斯政府2007年的航太預算將超過500億盧布,今後十年內的投入將達到創紀錄的4868億盧布。 

  此外,俄還計劃對美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發起挑戰,計劃在2008年使“格洛納斯”導航定位系統的俄衛星達到24顆,推廣至全球,以打破美GPS的壟斷地位,大大提高俄武器的精確打擊能力。 

  用非對稱手段應對太空壟斷 俄反美衛星武器有五大手段 

  俄羅斯國防部已制定出一項計劃,以實施普京總統發展國家太空軍事力量的十年構想,希望能以“四兩撥千斤”的非對稱手段,消除美太空軍事壟斷威脅。其重點之一是發展反衛星武器。 

  俄目前比較成熟的反衛星武器是陸基鐳射反衛星武器,擁有兩種陸基高能鐳射武器,並可能於2010年用於實戰。同時,俄還設計了反未來軍用衛星的五大空間作戰手段:

  一是把空間雷(殺手衛星)部署在美衛星的軌道附近,作戰時,通過接收地面指令,用常規引爆方法使衛星夭折。 

  二是先行在大氣層上方爆炸核裝置,產生強烈紅外輻射,使美反衛星導彈的探測、預警和感測器等系統失靈,同時破壞美國的空間C3系統。 

  三是在美天基鐳射反射鏡軌道上設置反向運動衛星,向反射鏡投放大量的鋼球。鋼球的相對速度可達16公里/秒,1克重的鋼球,就可穿透12毫米厚的鋁板。 

  四是在美地基鐳射器上方的大氣層投放由大片吸光材料形成的雲層,讓雷射光束發散。 

  五是天基反衛星導彈。它是俄羅斯航天軍事部隊將裝備的另一重要“殺手鐧”,這種小型的動能武器可以部署在航天站或者專用航天平台上,對敵方的天基武器系統發起攻擊。 

  此外,俄翻新後的太空監測系統“視窗”也已正式投入戰鬥值班,它能夠監控廣袤的太空,發現並自動跟蹤距離地球4萬公里以內的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更準確地測量地球同步軌道上(距離地球3.6萬公里)各天體的座標。(來源:北京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