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2.8分原子彈”震撼台灣高等教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0 09:09:32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過去知名度並不高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近日受到眾所矚目。大學指定考試放榜,今年錄取最低分落在該校的資訊科技系,相當於原始總分11.1分、平均每科2.8分即可進入就讀。台灣聯合報今日刊出社論指出,此事震撼了高等教育界,各方議論紛紛,甚至有人以“二.八分原子彈”形容其衝擊,真令人十分難堪。

  針對此事,稻江資訊系的系主任顏名賢說,資訊系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每年都有寒暑假的免費輔導課程。如果這名學生報到入學,系裡會全力輔導他,絕不輕言放棄。周遭一片冷嘲熱諷的氣氛中,顏主任這句話回歸“教育素質”的主軸,是負責且值得尊重的一種教學態度。如果全台教育工作者都以“絕不放棄學生”為己任,或許學生如此低分入學的景象就不會發生了。但如今“二.八分原子彈”的效果令高等教育的光環失色,要如何改善問題,確實是艱難的任務。

  高等教育擴充,甚至因此造成大學文憑貶值,原本是許多國家地區都面臨過的問題;至於高等教育應普及到什麼地步,卻有不同的爭論。李遠哲所說“計程車司機念大學,也沒什麼不好”,是其中的一派看法。但教育成本昂貴,有些文化傳統對大學教育仍懷抱很高期望,對“念了大學也可能只去開計程車”不以為然者絕不在少數。所以各界熱烈討論素質不佳的大學應有退場機制,以及招聯會研擬訂定大學錄取的最低分門檻等等,都是應及早進行的改革方向。

  社論指出,但以這次“二.八分原子彈”所造成的震撼而言,台灣目前顯然發生了兩種層次的教育問題。從教育素質面來說,平均每科只有2.8分的成績是怎麼考出來的?長年關心教育問題的李家同教授說,這樣的學生連高中都不該讓他畢業;很多人都有同感。台灣教育的“M型”現象,早在學生基測成績出現雙峰時即已證實。都會區學生密集加強補習時,也有很多孩子在英文學不全二十六個字母的階段就已放棄了上進的希望。但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為人師表者應以稻江顏名賢教授所說的“來讀就輔導,絕不放棄”作為工作期許,教學制度上也應加強評鑑功能,才能算是為教育把關。

  另一層次則是升學機制面的問題。如果台灣的高等教育供需已到“人人有書讀”的地步,則讓高中生辛苦“備戰”三年後,以每科不到三分的平均分數也可考上大學的這種擇才機制意義何在?李遠哲說,他曾建議大學區分類型,例如德國的大學分為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使學生能各取所需。美國的大學亦有眾所周知的常春藤私立名校、各州立大學、各社區內入學門檻極低的社區學院等等。各大學的等級不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為任務,也並不妨礙菁英大學的發展。台灣在當年“廣設大學”口號下,草率使各種素質不盡理想的學院升格為大學,其中若有必須淘汰者亦不足為惜;但如果有若干數量的高教機構以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為目標,縱然未必達到“國立”大學菁英教育的水準,卻能針對學生各自的生涯需求而因材施教,未嘗不是現今舉世終身教育潮流中的一種改革方向。

  社論總結,教改曾經有過一個口號:“帶好每個學生”。今年的“二.八分事件”,徹底粉碎了此一口號的虛幻願景,證明了台灣教育體系恐怕從小學開始就未能實踐“帶好每個學生”的承諾。面對這樣難堪的成績,所幸仍有師長以“來讀就輔導,絕不放棄”這句話來幫助孩子迎接學習生涯的挑戰。教改是失敗的,“廣設大學”的目標也是可以檢討的,但“帶好每個學生”的教育初衷卻不可放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