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官方聯手 中國車企俄市場受阻局面有望破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9 16:51:42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據《財經時報》報道,2007年10月24-25日,帶有半官方色彩的“首屆中俄汽車論壇”將在北京召開。“希望通過這個論壇,對兩國的汽車行業起到溝通、促進的作用。”俄羅斯聯邦戰略研究中心國際部主任Andrey Novikov說道。

  9月12日,俄羅斯聯邦戰略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財經時報》採訪時表示,從2004年以來,中國的部分汽車企業已經嘗試進入俄羅斯市場,至2006年,中國汽車廠商在俄羅斯的銷量已經超過2萬輛,俄羅斯成為中國汽車最大的出口市場。而在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經攀升至4萬輛。

  但由於對相關的政策法規、市場情況和行銷渠道等內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汽車企業在俄羅斯的發展進程。不過對於前景,他卻非常看好。“如果做得好的話,一家中國企業的年銷量可以達到20萬輛。”他說道。

從0到12萬

  從2004年的銷量空白至2006年的第一大海外出口市場,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發展速度引人注目。

  記者了解到,包括長城、奇瑞和力帆等企業在內的中國汽車廠商,均加快了進軍俄羅斯市場的步伐。

  據長城汽車有關人士介紹,在今年上半年,長城在俄羅斯市場的銷量達到800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一倍,預計全年銷量將實現15000輛。隨著轎車上市日期的臨近,長城還計劃進一步拓展在俄羅斯的產品陣容,將轎車引入銷售。“對長城來說,俄羅斯是潛力最大的海外市場。”長城汽車新聞發言人商玉貴對記者說道。

  而另一家汽車廠商奇瑞的增長速度,更是讓俄羅斯有關人士驚嘆不已。數據顯示,在2006年,奇瑞全年在俄銷量不過10768輛,但在今年上半年,奇瑞的銷量就已經突破了2.4萬輛,是去年全年銷量的2倍還多。

  此外,力帆汽車旗下的520轎車也已在俄羅斯的切爾克斯克市的DERWAYS公司進行組裝生產,並在8月份正式下線。這意味著,力帆汽車開始正式進入俄羅斯市場。

  俄羅斯有關機構預測,至今年年底,國外汽車在俄銷量將超過200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廠商的銷量將達到12萬輛,所佔比例為5%。

  對於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快速發展,Andrey Novikov認為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第一,隨著俄羅斯經濟水準的增長,拉動了國內的汽車消費需求;另一個原因由於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迫使汽車廠商尤其是國內的民族品牌不得不轉戰海外尋找發展空間。

暫時受挫

  隨著中國汽車廠商紛紛轉投俄羅斯市場,其面臨的發展問題也日益突出。由於整車進口需要承受高額的關稅,目前中國汽車廠商在俄銷售車輛,多采取與當地經銷商合作組裝方式進行生產。

  但問題是,這種組裝生產的形式無法享受到俄羅斯政府的有關優惠政策。並且在以經銷商為主導的組裝生產,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的收效並不大。同時,在對當地的經銷商缺乏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這種生產方式缺少長期的穩定性機制。

  這樣一來,中國汽車所具有的低價優勢便大打折扣。

  從長遠來看,成立以本國廠商為主導的組裝工廠,成為眾多中國汽車廠家的必然選擇。據悉,按照俄羅斯現行的汽車產業政策,自建組裝廠可以享受零關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每輛車成本大約可降低5000美元左右。”一家汽車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介紹,今年共有6家汽車廠商申請在俄的汽車組裝項目。但到目前為止,這6家企業的申請均未成行,其中已經有4家明確遭到俄羅斯有關部門的拒絕,另兩家的審批工作還在進行當中。而與此同時,包括南韓、日本等國家的汽車組裝項目均被俄方以“綠燈”放行。

  有關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廠商之所以遭此劫難,主要原因在於多數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的知名度不高,缺乏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難以獲取當地消費者的信任。此外,相對於在本國的市場運作而言,國內汽車廠商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相對缺乏,由此,其在開拓海外市場時必然面臨一定的風險。

  “一個國家的產品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需要一個適應和學習的過程。品牌的建立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研究室主任楊建龍認為。


繼續前行

  根據俄羅斯歐洲商業協會汽車生產者委員會在本月11日提供的數字,今年1-8月,外國品牌汽車在俄銷量達到10.5萬輛,同比增長66%。按照俄羅斯有關部門的預測,這一數字在今年年底有望達到200萬輛。

  面對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儘管存在俄羅斯的汽車產業政策日趨收緊的不利因素,但中國汽車廠商顯然熱情不減。

  記者獲悉,在組裝廠項目未被明確拒絕的兩家中國廠商中,長城汽車是其中一家。該企業的新聞發言人商玉貴在接受《財經時報》採訪時表示,目前組裝廠項目正在積極申請當中,何時能夠通過審批尚不確定。

  “即使暫時批不下來,哪怕是只通過與經銷商合作組裝、或者整車進口的方式,我們也要在俄羅斯市場做下去。”商玉貴坦稱。

  實際上,除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之外,豐厚的利潤也是中國汽車廠商的誘因所在。

  以長城哈弗為例,在國內的售價為11萬-12萬元人民幣的情況下,同款車型在俄羅斯的價格卻可達2.2萬-2.4萬美元。因此,對汽車廠家而言,出口所具有的盈利空間甚為可觀。

  但Andrey Novikov同時指出,目前俄羅斯國內對低價車的需求比較大,中國汽車企業在俄羅斯銷售的車型價格也多集中在1萬-1.5萬美元的區間。然而,隨著俄羅斯經濟的發展和購車觀念的改變,在今後的5-6年內,價格因素的影響將逐漸弱化,購車者將更加看重車型的檔次和品牌形象。屆時,及時調整市場策略,推出符合俄羅斯市場需求的產品,對中國汽車廠商將至關重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