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韓方明:中國崛起爲國際社會增加建設性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2 17:21:08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發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旅港投資銀行家韓方明的文章,文章指出和平的關鍵是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帶來和平,即爲國際制度和平論。但南北差距、保護主義等不和諧因素,却是在國際制度的環境中産生的,因而制度可能帶來和平,却不會確保穩定。要平穩兼顧,就要超越“制度和平論”,倡導整體世界觀。作者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爲紛擾的國際社會,增加一股積極的、建設性的力量。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國慶招待會上說,在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進行現代化建設,是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中國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前面的路還很長。筆者出席了招待會,幷與同席外賓進行了交談,對這句話頗有感觸。

  文章說,確實,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曆經30年變革,今天已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中國人感到自豪乃是發自內心。一些老大帝國以陰謀論看中國崛起,以冷戰思維阻擾中國發展,實屬不當。

  回看美國的發展軌迹,也經曆過這樣一個“青春期”。早在1890年,美國的GDP就超越了英國,成爲世界第一大國。但那個時候美國還是極快增長的,不需要協調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關系,沒有外敵,主要依靠內部資源就足以發展,與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關系也比較簡單。即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參與了,但戰後又退回本國,關起門來發展。直到二戰,美國才第一次被迫在世界上承擔第一大國的責任,之後是重新定位,如同“青春期”界定自我。

  過去30年,中國就像美國當年那樣主要專注在自己內部,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國際關系上。而今天,中國的存在已令到世界刮目相看。

  文章說,中國未來一定是一個强國,而且是一個和平的强國。從某個層面來看,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全面的强,也不是那種飛揚跋扈的强。

  回看兩千多年來的曆史,中國從來沒有稱霸世界的欲望,也沒有海外殖民的曆史。鄭和下西洋,一塊土地都沒有霸占。民族性是不可能一下子改變的,所以中國將來還是一個和平的民族。

  要超越“制度和平論”

  作者認爲,在中國的語境中,“和諧”强調的是和而不同,主張不同利益體共存,從根本上摒弃霸權。與此相對的是,美國外交的長處在于將國家意志進行價值表述,敗筆則在于自相矛盾以致短路。

  中國的發展將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不是簡單地回歸複興,而有著世界化的元素互動。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正在從“中國制造”發展到“中國建議”。“和諧世界”就是中國建議,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文章說,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一直秉承兩項原則:一是穩定,二是和平。和平的關鍵是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帶來和平,即爲國際制度和平論。但南北差距、保護主義等不和諧因素,却是在國際制度的環境中産生的,因而制度可能帶來和平,却不會確保穩定。要平穩兼顧,就要超越“制度和平論”,倡導整體世界觀。西方關于力量與穩定關系的代表性言論,是均勢穩定論。而均勢的盲點在于,只著眼大國之間的和平,不考慮小國的安全。所以,在大國和平的今天,世界仍不安寧。而超越均勢,就意味著兼顧所有國家的利益,倡導平等對話合作。

  金秋的北京已沒有了酷熱。步出人民大會堂時,看到天安門廣場上華燈齊放,游人如織,一派太平盛世的和諧景象。眼前的這一切,更令人們期待著中國的崛起能爲紛擾的國際社會,增加一股積極的、建設性的力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