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京軍區裝甲師戰場“亮劍”盡顯鋒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3 10:57:33  


中國陸軍裝甲部隊開赴演習場。(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解放軍報報道,南京軍區某裝甲師以新裝備訓練爲牽引,創新訓練模式,在不斷“亮劍”中發現問題、尋求對策,加速了訓練轉變步伐,部隊戰鬥力實現了新的攀升。新裝備列裝兩年多來,他們先後被總部和軍區評爲“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初次“亮劍”喜中有憂 

  2005年夏,某新型裝甲戰車裝備這個師。新型戰車具有情報處理、定位導航、數據傳輸等功能。官兵們加班加點勤學苦練,較短時間掌握了新裝備基本操作技能。 

  那年冬天,部隊開赴皖東山區進行實兵演練。在新裝備是否參演的問題上,基層官兵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新裝備到底是騾子還是馬?先拉出去遛遛。”有的講:“新裝備列裝不久,官兵還沒摸透‘脾性’,急于亮相可能會丟醜。”孰是孰非?師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只有勇于“亮劍”,多在戰場上“磨劍”,“劍”才會越來越鋒利。 

  “轟、轟、轟……”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炮手快速捕捉目標、瞄准射擊。刹那間,炮火轟鳴,硝烟四起,“敵”目標灰飛烟滅。“首發命中,首群覆蓋,群群覆蓋!”面對精確打擊的效果,官兵興奮不已。 

  然而,欣喜之餘,師領導的心頭又平添了幾分憂慮:新裝備在缺乏實戰背景的環境中能開得動、聯得上、打得准,但在實戰背景下,還能雄風猶在嗎?新裝備獨自列陣能戰,但與老裝備能否密切協同形成整體作戰能力?一連串的疑慮,縈繞在師黨委“一班人”的腦海中。 

  再次“亮劍”憂上加憂 

  聽說准備讓新裝備在實戰背景下重新檢驗一下,有人善意提醒師領導:“新裝備訓練時間這麽短,增加演練難度,萬一搞砸了咋辦?”“今天不用實戰‘標尺’量一量,主動補齊訓練‘短板’,明天就拿不到直通未來戰場的‘通行證’。”師領導的話擲地有聲。一周後,一場綜合演練在皖東山區拉開帷幕。 

  步戰車、掃雷車、自行火炮、通信指揮車……該師新老裝備按作戰編成悄然隱匿于山岳叢林中,進攻號角即將吹響。突然,超强幹擾電磁波籠罩整個演練場,各車載電台、信息接收終端傳來刺耳的“吱吱”聲,先前跟踪鎖定的目標“不翼而飛”,“千里眼”變成了“睜眼瞎”,指揮命令無法正常傳輸,各作戰單元之間斷了音訊。官兵迅速采取應對措施,使盡渾身解數,仍無濟于事。 

  一場演練,鎩羽而歸。參演官兵羞愧難當。師黨委“一班人”透過演練看問題,認識到:機械化時代的訓練模式已難適應信息化戰場的需要,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迫在眉睫。 

  三次“亮劍”盡顯鋒芒 

  “新裝備是‘腦子’,老裝備是‘身子’。‘腦子’動了‘身子’也必須跟著動。只有加速信息化訓練步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裝備的整體作戰效能。”師議訓會上,師黨委確立了“通過信息整合與改造,新老裝備協調發展,整體聯動”的訓練思路,走開了“三步棋”: 

  挖掘老裝備信息潜能。他們與科研單位聯合攻關,曆時一年多攻關論證百餘次,成功將一批信息技術嫁接到老裝備上,使老裝備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大增。拓展新裝備信息功能。他們先後研究開發出裝甲信息化數據庫、毀傷概率評估等12個應用軟件,使新裝備各單元要素之間實現了實時數據傳輸。建立複雜電磁條件下各兵種分隊聯合訓練機制,在實戰中檢驗訓練效果。 

  “亮劍”催生戰鬥力。9月上旬,該裝甲師遠程機動再次“亮劍”皖東山區。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新老裝備同台亮相,盡顯鋒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