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籌建巨型空間站 美軍有望戰時使用太陽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6 10:25:06  


美國于1973年5月14日發射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資料圖)
  通過軌道空間站收集太陽能,將其光束傳到地球,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是美國正在將其變爲現實。據俄《真理報》10月15日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太空安全局(NSSO)日前給美國政府報告中建議美國撥款100億美元用于籌建試驗衛星,以便向地球傳送超過千兆的能量。 

  捕捉太陽能量 用激光或微波傳至地面 

  軌道空間站要裝備一個近千米長的“帆”來捕捉太陽的能量,然後通過衛星將其加工成能量幷以激光或者微波的方式傳送到地球表面。 

  不依賴石油 抗幹擾能力强 

  與地面設備不同,該技術的優點在于,不受雲層厚度和夜晚光的幹擾。該技術的擁護者認爲,用該方法取得的能量,比從礦物原子能和風力發電得到的能量之和還要多,而且還可减少對石油的依賴。 

  軍事用途 前景廣闊 

  當然五角大樓不會放弃此方法的軍事用途。傳統上,武器裝備的遠距離能量補給要依賴地面能源,這項技術實現後,軌道空間站可以直接給戰場提供電量,比如遠離美國本土的伊拉克。 

  將太陽能通過軌道空間站傳送給地球的設想,是由彼得·克雷澤于1968年首先提出來的,不過那時的想法是建一個面積爲50平方公里的太陽能電池。美國航天局(NASA)否定了該想法,因爲這需要派遣數百名宇航員,而且還要花費上萬億美元。 

  三千噸龐然大物 技術不是問題 

  70年代,美國航天局(NASA)認爲建一個太陽衛星技術已經可以達到,但是經濟代價太大。該項目的負責人約翰·麥金斯將“帆” 的面積减小了,開支也隨之减少,而且設備的安裝可以完全自動化,無需人力。麥金斯相信,以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在10年左右完成該項目。 

  國際空間站有可能成爲新設備的試驗場,但是運送昂貴的設備到空間站成爲一大難題,該設備面積有一個發電廠那麽大,重量爲3000噸,比國家空間站大10多倍。爲此要上百個火箭發射,目前美國一年大概發射15次。 

  盡管如此,美國五角大樓太空安全辦公室認爲,所有這一切只是經濟上和組織上的困難,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