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軍工專家:中國新火炮、彈藥綜合性能已超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0 13:25:12  


新型彈藥的應用,可以使普通火炮的威力成倍增加。
  馮順山,1952年出生,1993年被聘任爲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他一直從事彈藥戰鬥部工程方面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是北理工“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的首席教授,“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在彈藥與戰鬥部高效毀傷、裝藥結構優化設計、目標易損性分析方法和新型彈藥戰鬥部開發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理論及創新技術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一獲獎人),部級獎7項,先後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光華獎”等多項榮譽獎。   

  當記者在北理工實驗樓的辦公室見到馮順山教授時,他一臉的溫和、平靜,親切地將我們迎進門。我們將事先准備好的提綱遞給他,隨即,他的臉上換上了嚴肅和思考,仿佛那些提綱也飽含著太多的專業知識。當我們開始采訪後,他談笑風生。或許正是這種學術大家的大氣磅礴和豁達開朗的心理底蘊的結合,才成就了這位首席教授不斷收獲著接近國際前沿的創新成果。  


  近年來中國火炮和彈藥不斷推陳出新  

  “我的研究項目大都是創新性的”  

  “我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基本上不仿制國外的武器”,馮順山最先說出的這句話擲地有聲,讓人振奮。他談到:“我國很多的武器裝備研制都是走跟踪仿研的道路。仿制過程相對較簡單,就是將武器進行拆分測繪,然後進行仿制,如果武器性能和被仿制品相近,就說明該武器研制成功。”然而,長期的仿制過程也使我國的武器科研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的體系很難促使自主設計的武器裝備出現,不但無法形成自己的設計思想,而且容易造成人才隊伍的缺失。所以從一開始就著力于自主研制而非仿制,也讓馮順山甚感欣慰。  

  在馮順山看來,對武器裝備來說,仿制和自主創新研制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創新首先是總體的創新,是從理念、方法、思路上進行創新,技術上的途徑創新、方法創新、集成創新。他認爲武器研制的創新,首先需要從觀念上開始突破,從我國軍事鬥爭的需求出發。“但如果真的要研制一項創新性的武器裝備,就需要有一個真正的總師,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越是複雜的武器系統,比如導彈、航母等的研制就涉及到很多的專業領域,“我國缺少的就是這種具有技術原創性,在原理、設計方法等方面勇于創新的技術領軍人物。”  

  馮順山强調創新需要有長時間的積累,幷不是口號性的。“我們這十幾年主要做的彈藥和戰鬥部,應該說幾乎都是自主創新,幾乎沒有仿制國外的東西。也許有些最初的理念是由國外提出的,比如軟毀傷等。但是我們在應用方面進行了適合自身需要的創新,我們的産品在綜合性能方面甚至超過了美國的産品。”   

  馮順山自信地認爲,“有什麽樣的武器打什麽樣的仗,在我國現有的武器裝備條件下,通過彈藥研制過程中的創新,也能够滿足作戰的需求,達到很好的效果。  

  “創新,就是自己和自己競爭”  

  馮順山說:“創新,就是自己和自己競爭,和國外的先進技術競爭,幷超過他們,但創新幷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大,一定要從本國的需要出發。”目前美國的巡航導彈已經成了遠程打擊的主要武器,由于巡航導彈需要很龐大的“伺候系統”,包括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所以我國在這方面還無法同美國相比。因此,我國就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况,重點發展其他武器,幷根據需求牽引,挑戰我們自己的科研領域。  

  挑戰性對每個領域來說表現都不一樣,對科研工作者來說,怎麽發揮智慧解决問題就是挑戰。“現實的需求牽引是創新最大的動力,技術創新是每個科研工作者自主進行的,這兩者結合就形成了某種武器裝備誕生的推動力。實際上,我們做的彈藥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上,和美國、英國、俄羅斯所達到的水平一樣,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所以當你不斷地琢磨問題,深入地研究,都是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的。”不過,在我國可能存在技術平台不高,設計環境不够周全,武器相關的配套材料工業不齊全等問題,也有可能限制創新技術的發展。沒有現實的强大基礎建設,創新研究也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爲前不久由國防科工委命名的國防科技工業創新團隊的帶頭人,馮順山教授認爲北理工的創新團隊發展所面臨的大好環境就是我國“九五”之後行業發展的需求,武器裝備發展的需求。仿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就必然要求再創新。而這個團隊則是一支很好的隊伍,敢于追求和跨越有挑戰性的武器裝備科研工作。  

  人才:行業發展的關鍵  

  作爲有著幾十年專業人才培養經驗的資深教授,馮順山認爲彈藥專業後繼人才培養是關系該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當前的各高校中,信息工程、電子工程、自動控制、國際金融等專業的錄取分數相當高,都是所謂的驕陽産業。而某些軍工專業、化工專業錄取分數不高,這就容易造成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各層次的生源和人才缺乏。“武器裝備的發展需要高層次的人才,因爲這是一個對新技術很敏感的領域,但却是一個相對傳統的領域,無論是收入還是待遇,都無法同上述的驕陽産業相比,這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矛盾。不過最近幾年變化也很大。熱門專業趨向飽和,人才逐漸增多到逐步達到飽和,而軍工企業事業單位發展勢頭良好,各個專業之間的人才結構也正在調整。這也是一個社會自身調節和平衡的過程。”馮順山對此充滿信心。  

  馮順山還談到,北理工“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專業現在的人才結構也只是相對合理。一些學科帶頭人都已經有一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經費來源,也有人才培養的生源。但從國家體制方面來看,目前人才斷檔的現象比較嚴重。  

  “在我們這個專業,北理工像我這樣45~65歲層面的就相對較少,中國15年人才的斷層,導致了現在嚴重的擠層。現在有一大批年輕人評上了教授、博導等,占據了大部分的崗位空間。而擠層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不僅是人才流失,而且也會影響一部分人的工作勁頭。這也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在社會上各個行業和領域內都存在。”馮順山不無擔憂地說。學科發展趨勢:靈巧彈藥和先進防護技術馮順山介紹到,靈巧彈藥將是今後彈藥發展的重要趨勢。靈巧彈藥種類非常多,炮彈、火箭彈、地雷、單兵武器、手榴彈、機載導彈和艦載導彈都可以歸爲這一類。在戰場上,沒有精確命中就沒有高效毀傷,而傳統的無控彈藥因爲無法做到這一點,也將逐漸被靈巧彈藥所淘汰。靈巧彈藥就是通過采用新技術,比如探測、控制、制導等,用低成本的技術用到炸藥戰鬥部中去,使其對目標的命中率大幅度提高,最終來提高終端毀傷效果。未來的戰場要求彈藥在接近目標終端的時候,能够在幾百米、1000米以內的範圍,精確擊中目標,能高效地毀傷目標。  

  而先進防護技術和靈巧彈藥就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因爲毀傷的就是對目標的破壞,靈巧彈藥就是矛,而如何防護靈巧彈藥,需要什麽樣的盾,也自然成了我們的研究範圍。”  

  在馮順山看來,靈巧彈藥是一個很寬泛的命題,只要通過改進可以提高彈藥命中精度的,都可以納入靈巧彈藥這個範圍。馮順山說:“靈巧彈藥聽起來簡單,但是其整個系統相當複雜,幷且和導彈也有一些類似。靈巧彈藥的技術涉及探測、控制、發動機等多個領域,對人才培養、知識結構以及實驗技術能力都會有大的挑戰。”未來的靈巧彈藥技術方面,會用到各種探測系統,比如可見光,紅外,激光,毫米波。不同的武器爲了作戰效果會考慮哪種探頭最强,哪種戰術更有效。控制技術層面上,可以是傳統的舵面控制,也可以是脉沖發動機,還可以是彈體本身的氣動力裝置。  

  馮順山認爲,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部隊裝備要求的提高,靈巧彈藥未來將有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來源:《國際航空》雜志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