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解讀:中國潜艇爲何要追美國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1 15:03:42  


中國海軍宋級039A型常規潜艇上浮出水。(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人民網21日刊登特約軍事觀察員滕建群的文章稱,幾天前,英國小報《每日郵報》報料,“中國潜艇現身美海軍演習現場”追踪美國航空母艦,“接近搭載有4500名官兵的“小鷹”號航母,令美國軍官瞠目結舌。”

  文章稱,在日本南部和台灣之間,中國潜艇越過12艘保護“小鷹”號航母的美國艦船。美軍沒能偵測到這艘潜艇。當這艘常規動力潜艇浮出水面時,它已到達向航母發射魚雷或者導彈的射程之內。報道還援引“北約高級官員”的話說,“這次事件令美國海軍驚慌失措。美國根本不知道,中國潜艇部隊已達到如此先進的程度,或者說已經構成如此威脅”。北約官員誇張地說“這次事件帶來的沖擊不亞于蘇聯人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啓空間時代所帶來的影響”。

  聽起來,這則報道確實能讓人産生諸多的聯想,然而事實幷非如此聳人。

  假新聞破綻太明顯

  中國官方對此次沒做任何評論,但稍有常識的人便會看出其中破綻:

  第一,和平時期,海軍不會主動派單艘潜艇去跟踪另一國家的航母編隊,而且還要浮現在編隊面前,這種顯眼的做法只有傻子才會做出來。

  航母本身防禦薄弱,是搭載作戰飛機的平台。美國航母出動都會有10餘艘軍艦同行,包括防空的巡洋艦、反艦的驅逐艦、反潜的潜艇以及1~2艘後勤補給艦,對航母構成一張嚴密的保護網。演習期間,航母還會不斷派反潜飛機和其他預警飛機在周圍空域巡邏。

  第二,美軍和其他國家演習或訓練有固定海域,大多數情况下公開通報演習時間,告知有關國家在特定時間里小心通過這些海域,這是國際慣例。對另一國海軍來說,在明知道是演習區的情况下,艦艇編隊往往是繞過演習訓練區。

  第三,中美有約在先,雙方海軍不主動向對方做具有挑釁性舉動。1998年1月,中美簽署《關于建立加强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的協定》,這是兩國間第一個建立信任措施的軍事協定。

  因此說,不論是從海軍習慣作法和國際慣例看,還是中美兩軍事先約定看,中國派出潜艇去跟踪美國航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會挑起兩軍的不信任和關系的緊張,也會爲“中國潜艇威脅論”的鼓吹者提供說事的依據。

  媒體炒作中國潜艇由來已久

  炒作中國潜艇幷不是現在才有的事。去年11月美國小報《華盛頓時報》報道,1艘中國潜艇當年10月曾在太平洋跟踪美國航母“小鷹”號,在射程範圍才被發現。中國外交部指出此報道失實。

  媒體炒作中國潜艇不是簡單命題。近年來,隨著國力增加,中國國防現代化成爲包括媒體在內的關注焦點,包括中國航天能力、導彈、潜艇、作戰飛機等一系列武器裝備都被列爲重點關注內容。由于潜艇所帶有的神秘性,它們更不是遺餘力追踪蛛絲馬迹:一會稱在中國某軍港發現新型核動力潜艇,一會又報道中國潜艇與美國航母編隊發生正面接觸,一些所謂官員和學者也跟著起哄。這些報道不能不說有借中國潜艇提高其閱讀率和報紙發行量之嫌。

  中國軍力發展非常透明,包括海軍潜艇部隊,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都以完成防禦作戰任務爲前提,不會對他國安全構成威脅,更不會去主動挑釁他國。這有悖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也不符合國際慣例。
媒體炒作中國潜艇不是簡單命題。近年來,隨著國力增加,中國國防現代化成爲包括媒體在內的關注焦點,包括中國航天能力、導彈、潜艇、作戰飛機等一系列武器裝備都被列爲重點關注內容。

  由于潜艇所帶有的神秘性,它們更不是遺餘力追踪蛛絲馬迹:一會稱在中國某軍港發現新型核動力潜艇,一會又報道中國潜艇與美國航母編隊發生正面接觸,一些所謂官員和學者也跟著起哄。這些報道不能不說有借中國潜艇提高其閱讀率和報紙發行量之嫌。

  中國軍力發展非常透明,包括海軍潜艇部隊,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都以完成防禦作戰任務爲前提,不會對他國安全構成威脅,更不會去主動挑釁他國。這有悖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也不符合國際慣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