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全電化戰車炮控系統達國際先進水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1 12:42:29  


中國國産新型99式主戰坦克高原行軍。(資料圖)
  臧克茂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攻關紀實

  全電戰鬥車輛是以整車“全電化”爲特征,以電傳動系統爲基礎,配有電武器系統、電防護系統和電子綜合系統的一種新概念車輛,是信息化條件下未來地面機動作戰平台的重要發展方向。裝甲兵工程學院控制工程系臧克茂教授及其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的潜心研究,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軍內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爲我軍全電戰鬥車輛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戰鬥車輛全電化之後,可以采用發電機-電動機推進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油耗、縮小推進系統體積、减少噪音,從而延長車輛行程,降低整車重量;幷且電動機能够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功率,從而提高車輛越障能力。

  全電推進還有利于坦克使用電熱炮或者電磁炮,從而提高炮彈炮口能量,增加對敵方坦克的毀傷能力。電磁裝甲可以在很輕的重量下提供與重裝甲同等的防護能力,讓便于空運的輕型車量也有强悍的生存力。

  地面機動作戰平台武器系統運動控制

  地面機動作戰平台武器系統運動控制,是全電戰鬥車輛研究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臧克茂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完成的“炮塔電傳某型控制裝置”,首次提出對電機放大機控制繞組實施這一型號控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幷已列裝于某型主戰坦克,該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們研制完成的“交流全電式炮控系統”和“大功率數字式全電力雙向炮控技術”,解决了炮控系統中長期存在的動態性能和瞄准精度之間的矛盾,幷已成功應用于國防某重大型號裝備工程中,該成果獲得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由于仿真結果逼真、可信,研制完成的各種型號的裝甲車輛火炮控制訓練模擬器,已大量裝備部隊,獲得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爲裝備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以上系列創新,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作戰平台炮控系統的體系結構和控制方法,使我國炮控技術跨越了別的國家炮控系統全液壓和直流全電兩個發展階段,我國地面作戰平台的炮控系統戰技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地面機動作戰平台電氣系統總體技術

  電氣系統總體技術是全電戰鬥車輛關鍵技術之一。在該研究方向上,臧克茂和他的科研團隊對現代地面機動作戰平台中的發電機動態特性進行了研究。現代地面機動作戰平台的電氣系統,是以矽整流發電機代替傳統的直流發電機的低壓直流系統,是一個複雜的時變非綫性系統,系統容量小,負載變化大。該團隊經過對大量的實驗數據的梳理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法,解决了矽整流發電機電氣系統的突然短路電流計算的難題,取得了創新性成果。他們提出的模式整體轉移法以及模式轉換的多路徑法,對現代地面機動作戰平台電氣系統瞬態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可用于設計計算的軟件,提出了對系統動態性能進行測試的方法,在院校、研究所、工廠和部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改變了我國對現代地面機動作戰平台電氣系統動態性能不能測試,導致驗收工作不完整、性能不能保證的狀况。

  該團隊還對現代地面機動作戰平台的綜合電子系統進行了研究。綜合電子系統是集總綫、計算機控制、數據傳輸等于一體的實時電氣網絡系統,其發展水平是地面機動作戰平台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臧克茂帶領該團隊一直對國內外地面機動作戰平台電子綜合化技術進行跟踪和研究,先後進行了“坦克電子綜合化”、“大功率數字炮控技術的電子綜合化接口設計”等多個重大項目的研究。首次實現了數字炮控系統在某型總綫上的挂接,幷提出了信息流優化的算法。目前對三種型號總綫技術、標准化接口技術、信息流優化技術、系統信息綜合、降級使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幷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目前,該團隊在該研究方向承擔著武器裝備“十一五”預研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等課題的研究。該研究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裝備建設、提高地面機動作戰平台的整體戰技水平都有重大意義。

  地面機動作戰平台電傳動技術

  電傳動技術是全電戰鬥車輛的基礎,也是未來地面機動作戰平台動力傳動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臧克茂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履帶式車輛電傳動技術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他們研制出我國第一輛履帶式裝甲車輛電傳動原理樣車,完成了系統聯調和實車試驗,取得了豐富、寶貴的試驗數據,研究成果“坦克數字交流電驅動系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2001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研究促成了裝甲車輛電傳動在武器裝備“十五”預研中的立項。“十五”期間,完成了預研項目“坦克電傳動總體技術研究”,在方案論證、性能評估和一系列相關技術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爲“十一五”期間裝甲車輛電傳動演示試驗樣車的研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10年來,該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發明專利5項,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2005年該團隊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培養和鍛煉出一批中青年教學和科研骨幹,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和穩定的研究方向。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11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常天慶教授、馬曉軍教授、張豫南教授等人,均被評爲全軍優秀教師,是總裝115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總裝人才優秀獎。(來源:科技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