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八年總統任期 布什外交包含“四大缺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3 14:58:31  


布什政府的“新保守派”外交團隊成員:賴斯、拉姆斯菲爾德、切尼、布什(資料圖片)。拉姆斯菲爾德已辭職,布什身邊其他一些得力幹將也紛紛離去。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八年的總統任期,布什外交包含著“四大缺陷”。據廣州日報報道,這既是布什“牛仔外交”本身無法克服的缺陷,也是布什外交戰略固有“硬傷”的體現。 

  1 “新保守派”人去樓空 

  “9﹒11”的發生,給了布什政府“新保守派”(有人通俗地稱之為特別的“鷹派”)外交團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切尼、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等核心“新保守派”指引下,布什的第一任期中出現了全球反恐、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關塔那摩監獄、電話監聽、虐囚醜聞等事件。2005年1月20日,布什開始了第二任期任職,“新保守派”仍然受到重用,他們相信,他們仍有足夠的時間和實力實現改造世界的願望。 

  但在伊局勢依然混亂的現實面前,共和黨最終痛失國會中期選舉,“新保守派”們改造世界的理想開始破滅,“新保守派”外交團隊逐步瓦解。截至2007年6月,白宮、國防部、國務院等涉及國防、安全、外交的部門中,至少有20名高級官員相繼退休或辭職,其中包括許多獨當一面的布什“幹將”。至此,雖然還說不上“新保守派”理念銷聲匿跡,但其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已失去了原有鋒芒。 

  2 “外交戰略”大而空泛 

  布什在其兩次任期內都沒有及時調整原有的外交戰略目標。盡管從第二任期開始,布什對實現對外戰略的手段與方式有所調整(比如,單邊色彩有所收斂,對伊朗、朝鮮核問題採取“以壓促變”等手段),但“先發制人”、“武力反恐”和“推廣民主”三大旗號,一直都是布什政府對外戰略的核心目標。 

  從2008年的出訪看,布什暗中依然在為“推廣民主、遏制邪惡”繼續努力。比如,這次除了巴以和談議題外,布什還“附帶”了更重要的使命:說服阿拉伯國家遏制伊朗,拼湊反伊朗聯盟。2月即將出訪的非洲,表面是向非洲提供援助,實則為說服某些國家接受美國設立“非洲美國司令部”,根本目的是強化對非洲的控制。 

  布什外交戰略之所以顯得一塌糊塗,最主要原因就是:共和黨的政治本色被異端思潮所掩蓋。過去行之有效的戰略思維,特別是自基辛格以來的現實主義,被僵化的意識形態所挾持。 

  3 “外交藝術”忽略制衡 

  布什這位“戰爭總統”,外交有其鮮明的特點:他總喜歡將盟國置於從屬地位,時刻表現著自己的強硬與擴張性;他的霸道,總是露骨、囂張、蠻橫與無理。於是,布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外交風格:咄咄逼人、我行我素、四面出擊,較少顧及他國反應,忽略國際合作義務,單邊色彩濃厚。 

  從根本上講,布什政府忽視了外交藝術的精髓──內外制衡。重大議題需要經過充分辯論、權衡利弊才決定,但布什顯然更多憑直覺行事,高度信任自己的親信,而不是自己慎重思考後再決定,這充分反映在對伊拉克動武決策上;從國家關系方面看,美國傳統做法是利用伊朗和伊拉克二者間的制衡,而布什卻同時把伊朗和伊拉克視為敵人,破壞了二者間的制衡關系。 

  4 “民主樣板”虛無縹緲 

  2004年2月,布什正式提出宣揚西式民主和資本主義的“大中東計劃”。2005年1月20日,在其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布什新外交的首要任務是推廣“自由與民主”,短短20分鐘的演說中有42次提到“自由”一詞。自從發動伊戰後,布什就一直認為,美國持久介入伊拉克,最終一定會讓伊拉克的民主走向成功,“中東民主”目標的實現需要時間。 

  今年3月20日是伊戰五周年紀念日,這是布什最不願面對的“痛”。作為美國中東戰略的核心環節,伊拉克是推廣“自由與民主”戰略失敗的象征。目前來看,對於伊拉克,布什顯然無計可施。讓布什尷尬的是,伊戰耗光了美國自“9﹒11”以來反恐中積累的所有外交資源,引發了中東地區普遍的反美鬥爭,還喪失了愛好和平國家的支持,到頭來所謂的“民主”依然虛無縹緲。目前看,伊拉克這個“燙手山芋”,只能丟給下任美國總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