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防部稱導彈直接命中失控衛星燃料箱(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2 09:30:14  


美國海軍宙斯盾戰艦發射標准-3攔截導彈。(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人民網報道,五角大樓21日上午宣稱,20日晚些時候在西北太平洋上發射的“標准-3”型艦對空導彈“直接命中”了一顆失控間諜衛星的燃料箱,整個衛星因此而四分五裂成小碎塊,從而徹底解除了有毒物質可能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危害。 

  從錄像上看,衛星被導彈擊中後産生了一團“火球”和“滾滾烟塵”。美軍方面由此推斷,這顆失控衛星携帶的燃料箱已經被“標准”導彈摧毀。據悉,承擔攔截任務的導彈當天幷沒有携帶爆炸性彈頭,幷采取“迎頭撞擊”方式准確摧毀目標。 

  據悉,美海軍的“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承擔了發射這枚“標准”導彈的任務。北京時間21日上午11點26分,這枚導彈從夏威夷西部海域升空,幷且在飛行了24分鐘後于距地面200多公里的高空擊中了時速超過2.72萬公里的失控衛星。 

  五角大樓表示,盡管最近幾天“伊利湖”號所灾害與氣象條件很差,但美軍仍在風大浪急的情况下,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戰機,發射導彈摧毀了這顆代號爲“美國193”號的間諜衛星。目前,衛星破碎後産生的殘骸正在紛紛墜入大氣層燒毀。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卡德懷特將軍稱,美國設在各處的雷達設施正在密切監視衛星被摧毀後産生的各種殘骸及其運行軌迹,由于這些殘骸體積很小(最大不過與橄欖球體積相當),因此不會對地球上的人類造成任何傷害。 

  鑒于上述失控的偵查衛星不像傳統彈道導彈那樣具有明顯的“熱源性特征”,因此對承擔攔截任務的導彈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爲了完成本次攔截任務,美國共改造了三枚發造價 1000萬美元“標准-3”艦對空導彈的紅外引導系統。 

  在美軍確認本次攔截取得成功後,剩下的兩枚導彈將被“改回原形”,繼續扮演美軍手中“彈道導彈終結者”的角色。自從2002年以來,美軍的“標准-3”導彈曾多次在演習中成功“攔截敵方彈道導彈目標”,但從來沒有承擔過打擊衛星的任務。 

  專家指出,如果衛星距離地面過遠,標准導彈將面臨“鞭長莫及”的窘境,而一旦讓這顆衛星進入大氣層,複雜的氣象條件也將影響導彈射擊精度。因此,20日晚間堪稱相當難得的“好時機”。由于本次任務過于敏感,下達最後戰鬥指令的人是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而不是一般的軍方指揮官。 

  1989年,美軍曾利用戰鬥機發射的空對空導彈,摧毀了一顆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當時,美軍戰機的飛行高度爲三萬米左右。分析人士指出,美軍再度上演“導彈打衛星”的一幕是爲了顯示自己在太空作戰領域“無與倫比”的速度技術優勢。 

  由于“美國193”號衛星上携帶有高精密的照相偵察設備,因此,美軍利用本次“導彈打衛星”的機會,既演練了摧毀敵方偵察和通訊衛星的能力,又徹底排除了部分絕密技術“在不完全燃燒後”,輾轉落入敵方手中的可能性,可謂一舉多得。 

  資料顯示,完成本次“導彈打衛星”任務的軍艦和標准導彈都是美軍測試導彈防禦系統時的“排頭兵”。其中,伊利湖”號巡洋艦是美海軍建造的第24艘裝備有“宙斯盾”武器系統的導彈巡洋艦,也是第8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作爲美軍主力戰艦之一, “伊利湖”號進行過“宙斯盾”輕型外大氣層發射攔截試驗、“標准導彈”試驗、海軍戰區級導彈實驗和戰區彈道導彈防禦試驗。美海軍在日本海部署的18艘“宙斯盾”艦船中就包括排水量9600噸的“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 

  “標准”系列艦空導彈是美國海軍于1963年開始研制的中遠程全天候艦隊防空系統。這種防空導彈可攻擊中高空飛機、反艦導彈及巡航導彈,必要時還可攻擊水面艦艇。“標准”導彈擁有數十種型號,是美國及其盟友海軍的主要防空力量。 

  本次承擔摧毀衛星任務的“標准”3型導彈是一種新型防空武器,主要用來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爲美國海基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一環。該型沿用標准2的彈體和發動機;改裝了第3級發動機幷且加裝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 

  專家指出,從美國前總統里根提出“星球大戰計劃”開始,美國規劃的導彈防禦系統日益先進。從“彗星深度撞擊”到“導彈打衛星”活動,“花樣”越來越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