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引內鬥 理性聲音開始顯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0 11:10:08  


美軍對中國的“軍事肌肉”相當敏感。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似乎只是你這樣的人(國會議員)才企圖煽動大家的焦慮,幷希望挑起實際上不存在的爭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發言人範士丹。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人文章稱,美國國防部連續9年發布的所謂“中國軍力報告”,終于在這個春天引起了內部爭鬥。

  3月3日,2008年度《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粉墨登場,內容不外是“千枚導彈對准台灣”“軍費是官方公布的3倍”“中國軍力改變東亞平衡”等聳人聽聞的表述。只是這一次幷未如往年一樣引來歡呼,反而在美國五角大樓與情報系統之間引發了一場“政治內鬥”。

  情報部門質疑五角大樓

  美國《華盛頓時報》最先公開了鬥爭內幕。該報“五角圈內”專欄文章引述布什政府官員的話說,對中國軍力發展造成的“威脅”,美國的情報部門與五角大樓决策者之間分歧嚴重,正醞釀新的政治爭鬥。

  文章透露,五角大樓對中國持强硬態度,認爲中國部署機動導彈、潜艇、戰艦、轟炸機以及太空和網絡武器,不僅針對與台灣作戰以及阻止美國協防,還針對包括與印度、日本、越南以及其他區域國家的可能沖突。

  與此針鋒相對,美國國家情報系統的資深分析家却完全不認同五角大樓的意見,稱中國的軍事改革和實力提升,只是針對未來可能與台灣的沖突,幷非爲了威脅美國和其亞洲盟國。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麥康奈爾日前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指出:“我們評斷,任何中國政權,即使是‘民主’的政權,都會(在軍事建設方面)有類似目標。”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發言人範士丹甚至對國會詢問人說:“似乎只是你這樣的人才企圖煽動大家的焦慮,幷希望挑起實際上不存在的爭鬥。”

  “反華”報紙攪渾水

  情報系統與五角大樓的步調不一致,引來美國一些保守勢力的挖苦。

  《華盛頓時報》公開五角大樓與情報部門的爭鬥,幷非是爲“中國威脅論”平反,一向積極反華的這份報紙幷沒有忘記“公正客觀”地分析。

  文章稱,此次政治內鬥,類似于國家情報系統去年發布“伊朗數年前已停止發展核武”的報告所引起的爭鬥。而負責情報分析的四個主要人物中,“親華傾向”令人驚訝。甚至還指責其中一人曾經爲懷疑是中國間諜的前國防情報局分析師馬隆德寫支持信,支持其在未經批准的情况下披露情報給中國。

  有專家表示,美國內部爭論中國軍力發展造成的威脅,顯示出美國政府對中國軍力的看法不再是過去一邊倒的保守言論,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發聲,這有助于中美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美國政府對華分析的客觀性。

  理性聲音開始顯現

  曾經的鐵板一塊,爲何如今出現如此大的分歧?

  中國社科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最主要原因是中美兩國共同戰略利益近年來的不斷擴大和鞏固。兩國對外政策的基調都是保持國際環境的穩定,同時在反恐、朝核問題等方面的步調也更趨一致。在台灣問題上,中美更多地將之置于兩國的整體戰略利益框架下考慮。

  近幾年來,美國國內理性的聲音越來越多,不少美國國內有識之士,都就美中關系發表過許多建設性的意見。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利民就指出,給中國挂上“敵人”的標簽,被證明只是美國自我滿足的偏執狂表現。美國著名智囊、中國問題專家杰弗里·貝德也表示,散布“中國威脅論”是錯誤的。

  美聯社軍事專欄作家羅伯特·伯恩斯發表文章稱,中國軍力增長引發美國高度緊張,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份報告出籠的前一周,中美雙方剛剛在上海簽署關于建立中美軍事熱綫的協議。也有專家表示,盡管美國軍方還會繼續“神經質般”看待中國軍力發展,但很顯然,隨著兩國交流的增多,這種局面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中國軍力報告”說了啥?

  ·中國正在發展具有打擊水面艦艇(包括航母在內)能力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正在試驗一種反衛星武器幷部署了新型的攔截彈道導彈。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正在爲近期台海可能爆發的危機做准備,其中甚至包括抗擊美國可能幹涉的准備。北京也在發展應對能源爭奪或反恐引發的危機的能力。

  ·中國正在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增加部署針對台灣的短程彈道導彈。去年11月,中國大陸將台灣對面的短程彈道導彈從990枚增加到了1070枚,不需要加油打擊範圍就覆蓋台灣的戰機數量達到490架。

  ·2007年中國的軍費總額在970億美元到1390億美元之間,比中國宣布的450億美元要高得多。

  ·中國正在發展太空反擊能力,以在未來的軍事沖突中可以防禦對手使用太空器實施的打擊。中國發展的太空武器包括衛星幹擾器、高能量激光、高能量微波、粒子光速、電磁脉沖等。中國還在發展全球網絡戰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