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基地主要有聖迭戈、珍珠港以及橫須賀海軍基地等。這三道防綫配置基本上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戰略總體部署是一致的。
從軍事技術觀點看,導彈擊毀衛星幷不是什麽新鮮事,美國和前蘇聯早就有這種能力,但從當今國際政治的大趨勢看,美國海軍這種加强“宙斯盾”戰艦反導能力的舉動將被視爲太空軍事化新時代的開始,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太空軍備競賽。
珍珠港是美國海軍進行反導試驗的主要海軍基地,也是目前海基反導實力最强的港口。在這里部署有經過3.0E版升級改造的伯克級驅逐艦“拉塞爾”號、“保羅·漢密爾頓”號、“侯伯爾”號和“奧坎尼”號等。此外,在這里部署的“伊利湖”號和“皇家港”號“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在海上導彈防禦試驗中充當了先鋒艦的角色。“伊利湖”號基本是美國各種級別艦載“宙斯盾”反導系統的試驗艦,曾完成了幾乎所有的反導試驗。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也沒有放松在印度洋上構建“宙斯盾”戰艦海基反導系統。2月27日首次訪問印度的美國防部長蓋茨宣布,美印兩國今年將正式磋商共同開發反導系統的可行性,這意味著此前一直暗流涌動的美印聯合反導合作機制正式浮出水面。鑒于印度于2月26日剛首次試射了潜射彈道導彈,因此有專家認爲,美印聯合構建反導系統將對影響亞太乃至世界安全格局。
在大西洋上,北約組織構建海基反導攔截系統的行動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行動當中。然而由于各國在反導需求和成本等方面的分歧使該計劃遲遲得不到落實,美國便决定“單槍匹馬”地部署自己的歐洲反導系統,目前就形成了北約的歐洲盟國(簡稱北約版)和美國的兩套反導體系。
美海軍的大西洋艦隊已派遣三艘最先進的“伯克”級IIA2型“宙斯盾”驅逐艦“基德”號、“斯特雷特”號、“德維”號定期到歐洲的港口訪問,美國的海基“標准”-3反導導彈已直指歐洲蒼穹。
“宙斯盾”與美國的太平洋島鏈防綫
從美海軍“宙斯盾”戰艦群的部署可以看出,橫須賀和珍珠港基本與美國太平洋防禦的三條島鏈中的兩條重合,而聖迭戈則構成了美國最後一道防綫。美國“宙斯盾”戰艦的作戰運用基本依托著這三道防綫展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近海機動,多層攔截——這種方式主要是在海上爲沿海或內地目標增加一層機動式導彈攔截防綫,特別是對港口防禦非常有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關島、橫須賀及沖繩等地和港口部署有大量的軍事力量。“宙斯盾”艦可以在這些地區近海機動,幷與島上部署的“愛國者”PAC-3型防空導彈等末端防禦系統構成兩層攔截,有效保護太平洋上的重點目標。
混合編隊,區域防禦——近年來,美國航母編隊的海上反導防禦問題越來越突出,而部署在橫須賀的“宙斯盾”戰艦本身就屬于美海軍航母打擊群,因此負責港內與海上巡航的航母反導安全將是其首要的作戰任務。當前美國航母打擊群的防空網一般由三層組成:最外層爲外防區,距離爲600~1200公里,主要由預警機、電子戰機、戰鬥/攻擊機擔負;中間一層爲中防區,主要由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佩里”級護衛艦及其艦載“標准”系列艦空導彈等擔負,中防區通常距航母90~185公里,而對彈道導彈的防禦將把這一防禦區半徑擴大到500公里;最里一層爲內防區,主要由艦上的“密集陣”近防炮、“拉姆”導彈等點防禦武器和近防武器系統構成。
抵近部署,海上遮斷——由于艦載“宙斯盾”反導系統幾乎可以對從彈道導彈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的全程進行攔截,因此其可以部署在彈道導彈飛行彈道下方的任何點。
遠洋巡弋,早期預警——從上述“宙斯盾”戰艦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具備遠程搜索與跟踪能力,是其重要的能力提升階段,因此其可以作爲遠程探測傳感器機動到彈道導彈威脅區前沿,將導彈發射飛行信息傳送到美國本土,爲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的陸基高空中段攔截導彈系統提供早期預警,甚至可以對東亞、東南亞國家的彈道導彈動向進行監視,這無疑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陣地向前推進了1萬多公里。(來源:《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