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伏特加性格 靈魂深處一團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1 14:00:26  


  就像伏特加,看起來淡淡冷冷,其實裡面藏著一團火。俄羅斯人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冷”,嚴肅的臉上沒什麼笑容,說話直接,不喜歡客套,也不容易卸下心防。可是一旦把你當朋友,馬上就變得非常熱情、非常夠義氣。而要打破隔閡,最佳的觸媒,當然是大口乾起伏特加了。 

  這種冰火兩極的性格,讓俄羅斯有一種深沉複雜的氣質。彷彿一本厚重的舊書,外表風霜歷歷,內容深刻豐富,讀來沉重難解卻又
等待春天/金環古城“札格爾斯克”一片雪白,金色洋蔥頂的教堂宛如童話,純樸和善的鄉民擺著小攤,這是典型的傳統俄羅斯文化樣貌。(中國時報圖片)
不禁受到吸引,在心生敬意的同時,愛憎之情同時被撩撥。 

  冰火兩極 令人愛憎交織 

  待好不容易讀完,一時卻不知自己理解什麼,或者到底喜不喜歡,但悠悠地,有許多餘韻一再引人玩味。 

  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畢尚業分析,“俄羅斯人冬天時一直等春天來,因為有半年世界都是白白的,好像自然死掉了。這讓俄國人變得沒有耐心,因為夏天很短,必須在三、四個月裡完成耕種收割,這段期間每天可以工作廿小時,然後就休息半年,所以習慣了做事愈快愈好,解決好了就休息。冬天因為外面很冷,半年都待在家裡,所以有一種封閉的心態。” 

  俄羅斯人喜歡及時行樂,有錢就花光光,重視生活品質,不太肯加班賣命。台商楊必誠說,俄國人對未來不抱希望,就算今天生意做得好,能保證明天還在這個位置嗎?由於人的權利沒有保障,所以“不要跟我講明天,我要看到錢。” 

  歷經苦難 焠鍊樂觀意志 

  俄國歷史彷彿用苦難寫成,酷寒苦、戰火苦、當農奴苦、被極權統治苦,作家艾若菲夫(Viktor Erofeev)表示,受苦是俄羅斯歷史中最重要的面向,人民和政府的意願總是分開,彼此還有嚴重誤解和衝突。“這是一個很不快樂的國家,因為問題很多,這個國家的文化那麼差,卻又產生了最傑出的人,因為可以觀察到最深刻的面向,描繪出痛苦的現實與人民。” 
  
  的確,在最黑暗的時代,俄羅斯迸發出了人類文明最耀眼的光芒,為世界獻上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屠格涅夫、柴可夫斯基等無價瑰寶。在最專制殘暴的大地,誕生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啟動人類最大規模的夢想工程。苦難把俄羅斯人鍛冶得堅忍而強悍,可以順服,但從不被打倒。 

  宗教救贖 忍耐成為習性 

  契軻夫國際藝術節藝術總監夏德林(Valery Shadrin)認為,支持俄羅斯人克服苦難的最重要力量,是強烈的信心,相信事情終會好轉,“這是無法解釋的樂觀主義,很多人過得再苦,還是夢想著好生活,等待好事情發生,所以有很強的意志。這麼多折磨和壓力,我們必須堅強才能生存。” 

  宗教讓受苦的人民得到撫慰與救贖,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大力量。但當忍耐成為習性時,暴力與不公不義便在這個社會得到比較大的容許,以致於豢養出結構性的粗暴。“俄國人基本上不知道怎麼樣表達抗議,這是我們的民族性,沒有共同行為的習慣。”馬良文說。 

  自尊心強 傲慢隱藏自卑 

  俄羅斯人自尊心很強,自我期許高,不屑做下三濫的事。由於一直是個強大的帝國,對其他民族有時會顯得傲慢自大。但因為發展落後於西歐,自大中又隱藏了些自卑,很渴望得到讚美。而且有擴張性格,會想在四面八方找機會,證明自己的力量。 

  經苦難千錘百鍊後,俄羅斯的靈魂深處有極為強大的力量,也存在著牽絆。這個國家的成長力量,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但絕對可以期待。

  來源:中國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