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新型導彈抗強電磁源幹擾演練 八發八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3 09:47:24  


解放軍紅旗-9防空導彈發射。(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盛夏時節,南京軍區某導彈團演兵場上,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實兵實彈演練精彩上演。面對數十家用頻單位、100多個電磁發射源形成的複雜電磁環境,該團指揮員處變不驚,沉著應對,8枚新型導彈精確命中目標……

  可喜的戰績,緣於該團有一支過硬的領軍人才隊伍。

  瞄准關鍵崗位之需

  解放軍報報道,演兵場上,該團8名常委組成兩個戰鬥班快速登車就位,啓動雷達搜索,准確“命中”目標。記者獲悉,該新型導彈列裝以來,該團已接連在全軍創出首次對超低空目標射擊等“6個首次”。

  “在這個團,關鍵崗位急需人才成批湧現,是推動部隊打贏能力整體躍升的一個重要支撑。”該團所在集團軍政委王平告訴記者。前些年,隨著武器裝備不斷更新,該團打贏人才培養“三難”的矛盾一度凸現:裝備信息化程度高,官兵科技素質難適應;專業分類多,集中培訓難組織;技術幹部多,生長周期長難應急。

  難題如何破解?該團黨委“一班人”形成共識:必須采取超常舉措,重點培養一批專家型的領軍人才。於是,一個以培養急需人才為突破口的《百名打贏人才方陣建設方案》應運而生。團黨委對照作戰能力建設標准,按專業系統、作戰單元、建制單位逐一分析梳理,制定了培養20名專家型人才、30名骨幹型人才、50名重點苗子的育才計劃,還建起人才建設數據庫,配套出台了“崗位成才、滾動育才、科技強才、課題催才、實踐礪才、互動生才”等措施,拿出50萬元用於人才培養和獎勵。去年,他們啓動了“百名專家進軍營、集智攻關謀打贏”計劃,分別與8家科研單位簽訂了“人才共育協議”,從“百名打贏人才方陣”中選送委培各類領軍人才46人。

  鋪就學習成才之路

  當年,中南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傅青山來到該團報到。他沒有想到,首次申報進入“百名打贏人才方陣”卻遭到淘汰。專家組的評審意見是:傅青山對軍事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甚少。

  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傅青山刻苦學習彌補“短板”。去年,他終於成功入選“百名打贏人才方陣”。如今,他已經編寫了120萬字的《戰車操作規範》,領銜開發了《戰車操作手訓練模擬軟件》,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談起這段經歷,傅青山感慨地說:“打贏人才方陣實行年度評審機制,逼著我們實現素質轉型升級。”團政委高聖明告訴記者,培養“百名打贏人才方陣”的方案公布後,在全團引起熱烈反響,人人爭先恐後。團黨委“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走出“能進不能出”、“矮子里拔將軍”的怪圈,形成能上能下、後續有人、梯次成長的良性循環。為此,團里專門研發了“人才考評系統”,規定:培養對象實施更替不低於20%。團黨委還以此為契機,廣泛開展了“學歷升級、外語過級、計算機考級”活動,為官兵成才創造條件。

  如今,在這個團幹部隊伍中,每6人就有1人被總部、軍區評為“優秀指揮軍官”、“優秀參謀人才”和“科技英才”;9名團黨委常委中,有5名是留學生。

  催生科研攻關之星

  前年底,一營指保連指揮站長葛世濱受命領銜攻關“團、營指揮車與連指揮車數據不能互通”的難題。幾個月中,他幾乎天天貓在操作艙內試驗,幾十本教材和資料被翻得稀爛,最終實現了全團警戒雷達、團指揮車、營指揮車與戰車之間的數據傳輸、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團隊自動化指揮能力。

  這一作戰“瓶頸”被攻克,是該團黨委推進“百名打贏人才方陣”培養與解決實戰難題融合的一個縮影。從2002年開始,他們建立了“重難點課題年度會審”制度,以“百名打贏人才方陣”為主體,開展課題攻關。每年初,團黨委都將梳理出來的重難點課題拿到“年度會審”會議上進行討論。

  此外,他們還實行了“1+2+3+4”的“滾雪球式”人才培養模式。即,由1名專家型人才,帶領2名骨幹型人才、3名重點培養苗子,幫帶4名訓練尖子,進行集智攻關,滾動催生人才。

  近年來,全團有16項攻關成果獲全軍和軍區科技進步獎,編修的6部教材、新裝備訓練綱目被總部、軍區采用,團隊先後被軍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和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