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份合同被迫中止的直接原因,是俄羅斯方面試圖變更這批飛機的生產廠家。按照中俄雙方談判時的約定,負責組裝這批飛機的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的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但就在合同簽署後不久,伊爾-76及衍生型號機型的生產組裝被轉移到了俄境內的烏裡揚諾夫斯克飛機制造廠,原因是,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人才流失嚴重,目前已沒有人力資源大批生產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
俄方認為,由於生產廠家易地,必然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如果按照與中方協議的價格執行合同,將造成約4億美元的虧損。為此,俄方提議修改原合同中的價格條款。
有軍事專家指出,中方對合同心存異議,除了俄方提價的因素外,還同生產廠家易地本身有關。中方認為,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在組裝生產伊爾-76運輸機方面的技術比較過硬,而烏裡揚諾夫斯克的制造廠并不完全具備組裝生產伊爾-76的能力。
新聞鏈接:
俄羅斯有過類似先例
據悉,以簽訂合同時低估價格為由要求提價,導致合同無法執行或者延期執行,這在俄羅斯的對外合作中并非罕見。
2004年,印度與俄羅斯簽訂合同,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合同規定,俄方應對該航母實施整修和升級後,於2008年8月交付印度海軍。然而,俄羅斯在合同簽署後就稱,有關部門此前嚴重低估了整修成本,等到工程開始後才發現,整修所需費用幾乎與建造一艘新航母不相上下。
此外,俄羅斯還表示,整修的配套設備價格也有所增加,因此要求印方將價格提高10億美元。印度對此自然難以接受,合同隨即面臨終止的結局。(來源:《世界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