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曉靈:中國金融機構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6 21:36:40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吳曉靈26日表示,全球新一輪次貸危機不會對中國金融機構造成系統性風險。 

  新華社報道,吳曉靈是在中國金融改革開放30年座談會暨《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新書發布會上講這番話的。她說,金融機構是否健全是判斷金融穩定的關鍵。中國金融業經歷30年的改革開放,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健全,這四大金融機構的穩定運行,將有效保障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健運行,不會有系統性風險。 

  吳曉靈說,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國有商業銀行甚至被認為是技術上瀕臨破產的問題銀行。但在此後,中國啟動了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取得了成功,幾大銀行先後上市。“在如今全球金融動蕩的背景下回頭再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確實抓住了一個難得的改革時間窗口,這也為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吳曉靈表示,前幾年證監會等部門對高風險券商的綜合治理,實行了客戶保證金第三方托管制度,這挖除了資本市場上最大的一個“地雷”。今年股市滬指從6000點回落到2000點的過程中,以往最容易出事的券商如今不再犯老“錯誤”,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化解了股市風險,而國際投行(券商)卻紛紛出事。通過對國有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有效地化解了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此外,對信托投資公司的數輪治理整頓,也為其打下了穩健運行的基礎。 

  她說,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爆發以來,各國央行紛紛採取措施,這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她同時指出,當前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金融業需要加快改革,由以往持續被動的局面轉為更加主動地應對。 

  吳曉靈認為,美國金融動蕩將對美國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影響,經濟增長步伐將有所放緩。由於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因此美國經濟減速將給全球實體經濟帶來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需要主動抓住機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過多依靠外需轉向更多依靠內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