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以反恐為名進入伊拉克,背後意圖卻是控制海灣石油。(資料圖) |
自去年以來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正在惡化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對“9·11”後形成的世界軍事格局產生新的衝擊,一年來一系列國際軍事事件預示著新的戰略轉向,折射出的一個重大信息就是美國轉入軍事擴張間歇期。
次貸危機與戰爭疲憊相互促動,美軍避戰呼聲強烈
今年3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學教授琳達·比爾米斯重新核算了伊拉克戰爭的開銷,比美國政府公布的7000億美元多出3倍,驚爆出3萬億的巨額數字。他們出版的《三萬億美元的戰爭》一書向世人揭開了伊拉克戰爭與次貸危機間的神秘關聯,這就是大部分戰爭軍費并不是公開的政府撥款,而是靠銀行借貸而來,從而造成了巨大的財政預算赤字。伊拉克戰爭將克林頓政府的扭虧為盈拉下馬,將美國墜入負債9萬億美元、人均負債3萬美元的深淵。
伊拉克戰事成了美國銀行最大的壞賬,這就難怪伊朗總統內賈德本月初在紐約參加聯合國首腦大會上說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也許美國人對布什的冤家對頭的話嗤之以鼻,但對諾貝爾獎級的經濟學家還是信服的。民主黨議員奧巴馬競選下屆總統寶座時高舉“要從伊拉克撤軍,重振美國經濟”的旗幟,共和黨議員麥肯恩雖然繼續高喊不能放棄伊拉克,卻也打出“視情撤軍”的新招牌。大家誰也不否認美國患上了伊拉克戰爭疲憊症,伊戰至少拖累了經濟大局,從不同程度上造就了次貸危機的大環境。
次貸危機更是打擊了軍心,加劇了美國的戰爭疲憊症。自2006年以來伊戰後期的悲觀情緒在美軍上上下下蔓延,2007年這種悲觀情雖然因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去職而一時看到政策調整可能帶來入伍的希望,但下半年卻因次貸危機的惡化重新加劇了厭戰心理。
次貸危機給基層官兵帶來的更是雪上加霜,本來投身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的下級兵士,都指望政府和保險公司大額戰爭保險獲得足够的傷亡賠償,至少2006年陣亡撫恤金升至10萬美元、軍人海外保險死亡賠償金升至30萬美元的優厚待遇曾給亞裔、西班牙裔、非洲裔青年帶來入伍衝動,如今這40萬美元的生命價值在銀行和保險業面臨垮台的風險下變得沒有保障了,保險公司大打折扣幾乎已成定局,這對一綫官兵的打擊可見一斑。
更不用說,少校以下級別官兵入伍前大多是平頭百姓,全家經濟來源集於一身,隨著國內通貨膨脹持續增長,確保安全回家的思想取代了解放伊拉克人民的豪情壯志。當3月新加坡《聯合早報》對3400名美軍現役和退役軍官做意願調查時,88%的受訪者稱美軍已經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不希望再開戰端。避戰意識不只在基層官兵中蔓延,在美軍高層將領中也普遍存在。3月美軍中央戰區司令法倫上將正是因為拒絕對伊朗動武而毅然辭職。
美國軍事擴張,金融鏈條面臨斷裂,經濟優先政策下收縮戰綫意圖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