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術的角度看,潛艇沿著大陸架巡邏或進入太平洋海域會將中國海軍的艦只暴露給美國和盟軍的反潛力量。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海軍部隊將反潛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他們的密切合作限制了蘇聯潛艇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的活動。日本海軍自衛隊能在靠近日本海域的地區追蹤中國“漢”級潛艇,再次說明了日本海軍自衛隊有著高級別的反潛裝備。
在這種巨大的風險之下,中國在戰術技巧和經驗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盡量不在深海地區進行巡邏,特別是在部署初始階段的訓練中。另外,中國可能沒有足够的SSBN來支持這種風險較大、更具進攻性的部署方式。如前文所述,中國可能確保在任意時刻至少有兩艘SSBN執行威懾性的巡邏任務的情況。除非“巨浪”一2型導彈的射程在第一島鏈內的任意地點足以覆蓋到美國大陸,這種情況似乎不可能,距離美國海岸越遠顯然越不利。
這些因素意味著中國的潛艇部署方式會相當受限制。在SSBN部署的早期,很可能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中更傾向於前者,并會采取一些“堡壘”式的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艦只具備遠洋部署的能力,中國或許會放鬆對巡邏區域的限制,允許它們進入更深的海域。
這些部署方式——“堡壘”策略,近海巡邏以及開放海域巡邏之間并不相互排斥,注意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可能會接納所有的這些策略,并在安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中國可能在沒有明顯安全危險的和平時期采用“堡壘”策略。在戰爭時期,中國可能會允許更加主動的海岸巡邏或讓SSBN部隊進入公開海域,以應對或解除敵國的核威脅。總之,即使很小的水下核威懾力量也可以讓中國在各類衝突的情形下有多種選擇。
更強的水下核威懾力量
最近十年以來,美國的政策界已經預測北京的核立場會從最小威懾向有限威懾轉移。許多西方分析人士預測中國會向更加靈活的核能力轉變,并參與到更廣闊範圍的“核戰爭”任務中,這要求中國的核武器在數量和類型上都要有顯著的增加。雖然中國仍然堅持原來的說法,但是三個關鍵因素會對最小化的立場提出挑戰。首先,中國目前并不承認敵國的第一次核打擊會成功——最小核威懾概念最核心的內容——部分取決於美國是否願意保持同中國的關系。如果美國過分追求不給中國反擊的機會,中國幾乎肯定會以建立一支包括水下戰略部隊的更大規模和更快速的核部隊作為回應。第二,在不可預計的戰略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中國在支持其核立場時可以有更為輕鬆的方式。可以預想的是(雖然在近期不大可能),天基激光或其它先進技術將大大拓寬中國的視野。第三,美國軍隊吹噓的偵察/精確打擊能力可能會改變中國特有的防守反擊立場。
很明顯,新一代的水下核威懾力量會讓中國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安全環境中有更多的戰略選擇。然而,SSBN部隊并不是中國應對上述戰略困境的惟一答案。中國正在積極發展一系列替代方案以加強核威懾部隊的可信度。例如,中國宣稱有一系列挫敗美國戰術導彈防禦系統的複雜項目,以保證導彈防禦系統不會對國家的核立場產生影響。在094型潛艇裝備部隊之後,中國將有一支更加有效和可信的核威懾力量。(來源:《軍事文摘》雜志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