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互信應先易後難
儘管存在著對“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概念理解上的差異,但我們不應該因文害義,而是要尋求雙方的共同點。畢竟,海峽對岸的軍隊進行了多年的“反獨”教育,許多愛國軍人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為維護國家不致發生分裂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贏得了島內外中國人民的敬重,這是雙方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情感基礎、民意基礎。
另外,國際上“CBMS”實踐的一些有益經驗,對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也有借鑒意義。“CBMS”的概念是從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發展而來,後來被聯合國所採用。其目的是通過增加開放和透明度逐步建立對懷有敵意各方的信任,減少和消除疑慮。冷戰結束後,隨著國際衝突的國內化和一些國家國內部族派別矛盾衝突的激化,“建立信任措施”也被某些國家用作保證停火、結束國內敵對狀態和實現和平的重要手段。
狹義的建立信任措施指在軍事領域裡建立的各種直接涉及改善安全環境的各種措施,包括交流措施、透明度措施、限制措施、核查措施等安排。廣義的建立信任措施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宗教及意識形態等領域,指從整體上加強安全、改善安全環境、緩和地區緊張局勢及提高相互間信任而採取的措施。
筆者認為,海峽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應該從廣義的互信機制著眼,從狹義的互信機制入手。規劃上應該先搞好頂層設計,勾畫出一個路線圖。只要認同“一中”原則,雙方談的內容應該是開放的;方法應該是靈活務實的;層級上,應該由第二軌道發展到第一軌道;程序上,最好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直奔雙方最關注的核心問題,否則應該先掃清外圍障礙,談一些雙方已有共識的問題,談一些最緊迫的事務性問題,談一些非敏感的非傳統安全問題,逐漸積累共識,培植信任,最後再協力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