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將軍:解放軍2010年將接收東風41洲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5 10:25:12  


 
核威懾的核心力量——第二炮兵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中國初步掌握了導彈技術。前蘇聯移交給了中國兩枚射程為600公里的R-2型彈道導彈,該型彈道導彈是繳獲德國的V-2導彈的改進型號。與此同時中國還得到了該型導彈的全部設計圖紙和資料,可借此掌握其全部製造生產技術。隨後前蘇聯又將R-12型導彈的相關技術資料也移交給了中國人,這種導彈射程達到了2000公里。在該型導彈的火箭發動機技術基礎上,中國人自行研製了“東風”-1型中程彈道導彈,解放軍也於1970年正式裝備了該型導彈。

  中國吸收和掌握彈道導彈技術的進程可分為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中國在前蘇聯的幫助下迅速掌握了中程彈道導彈技術,其射程為1000公里到2700公里。在第二階段,中國掌握了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其射程為2700公里到5500公里。第三階段,中國又掌握了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射程為10000公里以上。上世紀70年代,中國共設計定型了“東風”-3型(射程為2800公里)和“東風”-4型(射程為5500公里),這些彈道導彈目前仍在二炮部隊服役,執行戰備值班任務。其中“東風”-3型導彈還承擔了中國驗證其運載火箭技術可靠性和穩定性的科研任務,最終作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的運載火箭,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升空。

  中國的“東風”-3型彈道導彈大量部署於中國東北和南部地區。根據某些偵察機構的報告,這些地方部署的彈道導彈一直瞄准前蘇聯和印度。從1986年起,“東風”-3型彈道導彈陸續換裝可機動發射的兩級發動機式“東風”-21型彈道導彈。“東風”-4型彈道導彈則主要部署在隧道岩體內的固定發射場。

  中國的戰略彈道導彈原來只能覆蓋前蘇聯大約三分之二的領土,可以覆蓋朝鮮半島、日本和東南亞諸國境內的所有目標、以及印度東北部的目標。而到了1980年,中國實施了第一次洲際戰略導彈發射試驗,一枚“東風”-5型洲際導彈發射成功。一年以後,該型戰略導彈進入解放軍現役。隨後海基戰略導彈也順利進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序列。從此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形成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而二炮部隊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解放軍二炮部隊共計90000人左右,設有自己的指揮中心,在全國各地擁有7個導彈基地,總計10支導彈發射部隊,1個戰略導彈早期預警師,1個通信團,以及技術保障部隊和防衛部隊。

  根據某些資料來源,中國共計擁有20枚到100枚海基戰略導彈,射程在18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還組建了20個陸基機動發射平台系統。所有發射系統裝備了擁有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東風”-31型彈道導彈,射程可達8000公里。“東風”-31可攜帶總當量為250萬噸的核彈頭,不久的將來經改裝後還可攜帶3枚到4枚分導式多彈頭,每枚彈頭的爆炸威力達到20萬噸到100萬噸。近來,中國在這項技術上已取得巨大進展。

  到2010年,二炮部隊還將正式接收“東風”-41型洲際戰略導彈,這種新型導彈採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射程將達到12000公里,可在機動平台上發射,將具有更高的機動性和命中精度。“東風”-41將攜帶3枚或者4枚分導式彈頭,每枚彈頭的爆炸威力將達到20萬到100萬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