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信念、品格與智慧支撑全球華僑華人過暖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5 07:49:32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日本新華僑報》報道,金融海嘯,全球經濟早早進入“寒冬”,身居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在投資、就業、生活諸多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新春之際,有媒體盤點“經濟寒冬”中的華人華商的林林總總,認為損失並非“慘烈”,心態並不“慌亂”,信心尚未“低迷”。比起那些“其狀凄凄,其聲哀哀”的歐美人家,這次大多數華僑華人過著一場“暖冬”。究其根源,應該說是中國人面對困難的信念、品格與智慧這“中華三寶”點暖了華人世界。

  其一,全球看好的中國大陸經濟景氣,使華僑華人“底氣十足”,懷有希望。 面對“災難”,“信心”與“信念”的樹立更顯得尤為珍貴。信心來自何方?中國領導人常掛於口的關切之語“祖國時刻在牽掛著你們”成為華僑華人渡難關的原動力。最新統計顯示,2008年中國經濟依然增長9%,對世界經濟產生20%的貢獻,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火車頭”。祖國興,僑胞旺。這在很大程度上全球華人“充足了氣,鼓足了勁”,支撑起他們戰勝經濟危機的信心和勇氣。海外僑胞與祖國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密切相連,他們相信祖國這個“最具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會成為可以依靠的堅強後盾,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力量和幫助,順利渡過難關。同時,華僑華人也對有中國“可能成為最早走出這場危機的國家之一”充滿著企盼和信心,與祖國共榮。

  其二、深厚遠久的中國文化底蘊,造就著華僑華人不屈的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華僑華人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將中華傳統價值和民族文化特質展露給世界,即使生意暫時受到襲擊的華商仍保存著一定的抗禦能力和經濟實力。有美國媒體注意到,金融危機中的諸多經濟案件很少與華人牽扯。與一些西方人“寅吃卯糧”的文化相反,中國人量入為出、克勤克儉等優秀文化,已經幫助旅美華人在美國汹湧的次貸危機之中得以自保。這並非華人有先見之明能預見危機,而是因其數千年固有的強有力的文化積澱和優良習慣,其經濟實力不易被危機 “攻陷”。在沒有危機的時刻,曾經被人譏笑為“不會享受”或是守財奴的素質,而今成了世人所艶羨的居安思危的“先進文化”。

  其三、勤勞與智慧產生的空前創造力,使華僑華人不斷創造“柳暗花明”的奇跡。面對危機,大多數華僑華人積極尋求自救良方,在“危”中尋“機”。歐洲華商提出了互利合作、提振信心、著眼將來、“以變應變”渡危機的“高招”;澳洲華人企業家更是從容面對經濟蕭條,力求從中找到蘊藏的新機遇;加拿大華商則打起了各國救市措施的“算盤”,最大限度地在救市方案中獲得收益。不論是身在異鄉還是歸國創業,經濟危機帶給華僑華人更多的是觀念的轉變和務實的舉措。在日本,雖然出現“找工難”現象,但很多經商的華僑華人以“靈活有效的”經營思路,創造性地擺脫“經濟陰霾”。過去被人看不上眼的崗位,時時閃著“華人的身影”,出現“工作難找,但薪金不少掙”的喜人局面。一些在日華人坦言:渡難關,需要有祖國的依托,但最根本的還是靠自身的力量從危機中走出來和發展起來。人們看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在危機中開創了自己新的生存和致富之路。

  “昔日榮景不再,難免愁上心頭”,是現實危機的寫照。然而,多難興邦,挫折讓全球華人更加團結抗爭,磨難讓中華民族走向進步,更是新老華僑華人矢志堅守的信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