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軍向無綠卡外國人敞開大門為緩解“兵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1 12:41:02  


美國陸軍征兵站。
  2月15日,美國《紐約時報》、英國BBC新聞網等媒體紛紛報道,稱美國軍方已決定進一步降低征兵門檻,准許持短期簽證的外籍人士入伍。有評論認為,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遲遲無法收場的情況下,此舉是美軍為緩解“兵荒”而採取的不得已之策。事實真是如此嗎?

  越戰後首次破例

  長期以來,美軍征兵的對象限於本國公民與綠卡持有者,但國會3年前通過的一項法案,允許“在確認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情況下”打破此規則。根據五角大樓的指示,美國三軍從去年年底開始,逐步將兵源擴充計劃提上日程,國土安全部也著手修改了相關的移民法規。報道指出,這將是自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軍隊首次向無永久居留權者敞開大門。

  眼下,這項新政主要面向持有短期工作簽證的在美外國人,今後還將對學生及難民開放(非法移民不在此列)。軍方預定在紐約等大城市展開先期試點,首批招募包括550名外語人才和300名醫護人員在內的1000人,主要為陸軍服務;如一切順利,再將範圍擴大到軍內所有單位。據估計,該計劃全面展開後,平均每年能提供超過1.4萬名“新鮮血液”。

  美國軍方相信,這些外籍士兵的專業技能和多元文化背景,對提升部隊的戰地翻譯、醫療護理及情報分析能力大有助益。“我們的人力資源可望得到進一步充實。”計劃負責人本傑明·福瑞克雷將軍說。他還表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最快可在參軍6個月後正式歸化為美國公民,並且免交相關費用。

  對專業素質要求更高

  9·11事件之後,許多持短期簽證的外籍人士曾表達過參加美軍的意向,但受制於身份而未能如願。新政策的實施,無疑會對這些希望扎根美國卻無法獲得綠卡的人產生巨大吸引力,並因此成為其實現“美國夢”的捷徑。

  不過在另一方面,招兵門檻的進一步降低,並不意味著放寬對應征者專業素質的考核。除了提交在美居留超過兩年的證明及通過基礎能力測試外,軍方還特別要求首批招聘對象“擁有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語言或醫學技能”。

  具體來說,本次征召的外語人才,必須精通阿拉伯語、漢語、印地語、庫爾德語、普什圖語、俄語、泰米爾語等35種語言中的至少一種;希望以醫護人員身份參軍者,則應提前取得專業醫生和護士資格,並能够隨時響應命令,奔赴前線以滿足救治傷患的需求。

  此外,根據五角大樓公布的實施細則,所有外籍語言專家應至少在軍中服役4年,醫療人員需服役3年(預備役則延長為6年)。未能遵守紀律者,仍可能被取消公民資格。

  並非純為應對“兵荒”

  吸收外國人參加美國軍隊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2001年後,隨著美國政府不斷放寬限制並許諾提供優厚待遇,在三軍中服役的外籍人士數量大增。時至今日,仍有大約2.8萬名所謂“綠卡兵”,為早日成為美國公民而在軍中貢獻力量。

  然而,美軍此次將征兵範圍擴大至非永久居民的做法,並非是純為應對“兵荒”而採取的無奈之舉。由於伊拉克安全形勢好轉和經濟危機的壓力,美本國公民一度陷入低谷的參軍熱情現已有所回潮。美國陸軍不久前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的征兵指標已完成105%。所以,從兵員的絕對數量上看,美軍時下並沒有對外籍士兵的迫切需求。

  事實上,准許非永久居留者入伍的決定,更多是出於“質量建軍”的考量。這一點,從軍方對首批應聘人員專業素質的特殊要求上不難看到。有人指出,美軍的本土兵源多數來自相對落後的地區,文化水平較差;某些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反倒只能留給外籍人士承擔。相比之下,後者往往在社會上拼搏多年,適應能力更強,對待遇要求也不高。優先征召這部分人參軍,不僅幫其實現了“美國夢”,更利於軍方快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當然,作為新出台的政策,該計劃同樣引來了保守派的反對意見。在軍界人士聚集的《軍事》網站上,就有退伍老兵公開批評說,大量招收“無綠卡外國人”的做法,對心懷叵測者無疑是可趁之機,甚至可能導致軍隊被恐怖分子滲透。(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