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準確處置挽救戰機
戰鬥力,單純講裝備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人的因素。殲十成功迫降這件事就充分說明了“人”在極端情況下的處置能力。相關的報道已經披露了飛行員李峰和地面指揮人員的對話,我們可以發現雙方都處在一個相當平靜的狀態,沒有出現“飛行員過度緊張、塔台亂成一片”的情況,說明飛行員的心理素質非常好,對自己的飛行技術非常有把握,而地面指揮人員也是對飛機和飛行員的狀態心中有數。試飛員徐勇淩就認為,李峰的處置相當果斷,十分準確。他認為李峰在發現發動機出現異常情況時,第一個處置方法就相當準確。李峰首先把戰機的飛行速度調整到時速500-550公里,而殲十正常的返場時速是420-450公里,這就為後來發動機停車後處置留下了半分鐘的寶貴時間。當戰機在1100米高度停車時,李峰的處理也是相當果斷。當時他和地面塔台曾有這樣的對話:地面指揮人員告訴李峰可以跳傘,李峰在思考了1-2秒後回答“我想試一試”。徐勇淩介紹說,這時的戰機發動機停車,顯示裝置“罷工”,飛機實際上就像一個笨重的滑翔機。飛行員已經不能從航電中獲取戰機的速度、高度等狀態數據,只能依靠經驗來目視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李峰成功的完成了著陸的“三轉彎”,準確控制戰機速度,對准機場跑道,最後接地著陸。同時地面塔台的指揮也是有力的。整個事件顯示出:第一,飛行員的心理素質超群;第二、飛行員的駕駛技術一流;第三、地面人員正確指揮。這三個方面綜合一起就體現出解放軍空軍戰鬥力在“人”這一方面的提升。
事後經驗價值不可估量
事故出現總不是好事,但任何事故出現後都會對部隊的訓練、裝備發展產生影響或者促進。李峰成功迫降殲十這件事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因為這極大豐富了我軍使用殲十這種三代戰機的經驗,由此必然在部隊的訓練、指揮上產生一系列改進措施。同時這次事故的成功處置也為中國航空工業改進提升殲十戰鬥機的性能提供了大量寶貴數據。當然戰機成功迫降,保住了價值上億元的裝備,這也是一大收益。
單講收益是次要的,網友更可以從這件事看出近年來中國空軍建設取得的成就,包括裝備的發展、人的全面素質。可以說,飛行員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當代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對於這樣一支軍隊,對於這樣一支空軍,我們應當充滿信心。(來源:新華網 軍事專家:陳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