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日韓“各自想拳經” 趁機破解朝四大機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1 11:11:06  


 
  有專家不贊成“失敗說” 

  然而,美韓日專家對“失敗說”也不完全贊同。韓國《東亞日報》報道,朝鮮此次發射顯示,朝鮮的遠程火箭能力大增,因為第二級火箭墜落地點距離發射場3192公里,相當於1998年的兩倍。美國軍事專家維克也認為,朝鮮最快將在今年初夏試射性能堪比美國“大力神”洲際導彈的新型導彈,朝鮮此次發射在火箭性能方面很成功——發射的地面準備時間從2006年的20天減少到12天,加注燃料時間從過去的3天減為1天。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專家金大宇說:“不論從軍事還是政治角度來說,它都不能說是失敗。朝鮮展示了遠程打擊能力,還以導彈射程能涵蓋美國而跟美國‘叫板’。” 

  趁機破解朝鮮四大機密 

  《青年參考》報道,當然,美韓日也從朝鮮此次發射中獲得了有價值的情報,其中所破解的朝鮮軍事與航天機密最有意義。 

  朝鮮火箭“路線圖”浮出水面。據法新社7日引述美國全球安全組織的研究成果稱,朝鮮“大浦洞-2”型導彈至少有3種不同型號,其零部件分別由朝鮮與伊朗生產。最初的型號,也就是“大浦洞-2A”型的第一級火箭由朝鮮製造,第二、三級則由伊朗研發;“大浦洞-2B”型第一級仍由朝鮮設計生產,但第二級卻是朝鮮“蘆洞”(也稱“勞動”)導彈的中間部分,第三級則是伊朗火箭的改型,綽號“伊朗人”;“大浦洞-2C/3”型,第一、二級為朝鮮的“蘆洞”導彈,第三級則由伊朗研發生產。 

  朝鮮陸上遠程雷達和海洋跟蹤船性能不行。朝鮮陸上雷達現在不能實現對發射物體的跟蹤,其最遠跟蹤能力不超過日本。而朝鮮此次發射前安排一艘海洋跟蹤船出海對衛星測控,但由於發生了機械故障而中途折返。 

  戰機在發射場附近墜毀暴露維護不足。韓國國家情報院告訴法新社,在此次發射過程中,朝鮮空軍戰機緊急起飛,對發射場和火箭飛經的空域進行保衛,但其中1架米格-21戰機在發射場附近墜毀,主要原因就是戰機維護跟不上。 

  朝鮮火箭與衛星研發體制不合理。法新社引述韓國專家的話稱,朝鮮的火箭與衛星研發機構過於分散,各自為政,一旦發生事故,不能迅速查清原因,極可能導致失敗重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